文|白愷,宋鵬,鄧春,劉少宇,李娜
近幾年,風電場通過提高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無功補償裝置性能使其電網友好性顯著提高,電網通過建設大型新能源基地的電網配套送出工程,加強了網架結構,結合區域電網有功、無功功率控制技術、風功率預測技術和調度技術的進步,因送出問題導致的風電場棄風有所緩解。同時,風電場場內設備故障或缺陷導致發電量降低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根據近年來冀北地區風電機組運行小時數和發電量的統計分析,因場內設備故障或缺陷導致發電量平均損失超過8%,其中因風電機組和場內輸變電設備導致的損失大約各占一半。另外,統計分析還表明,風電機組主動維護時間只有故障停機時間的十分之一,說明風電場主動維護明顯不足。因此,如何通過先進維護技術避免風電場運行小時數和發電量損失,已逐步成為風電行業關注的熱點。本文將介紹目前我國風電場維護現狀以及主要維護技術研究現狀,并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風電場智能維護技術發展趨勢。
我國風電場維護現狀
一、總體情況
在電網全電量接納和地區輸電網無故障的前提下,風電場運營效益主要取決于風能資源、風電機組可靠性、發電性能以及場內輸變電設備可靠性。其中風電機組的發電性能主要取決于機型,即機組本身的風能捕捉和轉換能力,性能優異的主控和變槳等控制技術,可以在相同風能資源條件下提高機組發電量。另外,風電機組和場內輸變電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