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2012〕2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2年7月9日
“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產業。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國發〔2010〕32號)的部署和要求,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制定本規劃。
一、背景
當今世界新技術、新產業迅猛發展,孕育著新一輪產業革命,新興產業正在成為引領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國家紛紛調整發展戰略,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搶占未來經濟科技競爭的制高點。
當前,全國上下正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程,推動節能減排,積極應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在此過程中,必須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學判斷未來需求變化和技術發展趨勢,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柱性和先導性產業,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夯實發展基礎、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時期,既面臨難得的機遇,也存在嚴峻挑戰。從有利條件看,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速升級,國內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迅速成長,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同時也要看到,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自主創新發展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關鍵核心技術嚴重缺乏,標準體系不健全;投融資體系、市場環境、體制機制政策等還不能完全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要求。必須加強宏觀引導和統籌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方向和主要任務,采取有力措施,強化政策支持,完善體制機制,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面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為重點,以企業為主體,以工程為依托,加強規劃引導,加大政策扶持,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搶占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