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杭冶與威能極公司交流2.5MW風電齒輪箱技術
針對那次事故,控制系統又做了重大修改調整。后來連續運行5000 多小時無故障。
200 千瓦風電機組直到1997 年才終于通過國家級科技成果鑒定。那次鑒定會規模頗大,由科技部成果司司長主持。
完成200 千瓦風電機組的研制工作后,科技部又為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立了250 千瓦項目。該項目的重點并非研發,而是產業化。
因為250 千瓦機組是利用200 千瓦機組的設計余量升級而來,而科技部主要支持科研成果轉化。利用調撥的經費,浙江省機電設計研究院風電研究所為南澳風電場和大連獐子島風電場生產、安裝了10 多臺250 千瓦風電機組。
250 千瓦機組與200 千瓦機組是相同的,主要設計者是葉杭冶、陳繼河(現任運達風電副總經理)、陳德源。在吳運東升任主持風電研究的機電設計院副院長后,有關風電方面的具體工作便交給了葉杭冶,1999 年葉杭冶擔任了風電研究所所長,兼任書記。
250 千瓦風電機組的研制成功,鍛煉了不少人,為后來的運達風電的發展積累了人才基礎。“因為那臺機組的控制系統全部是我們編程,自己調試成功的。”葉杭冶說。
2002 年,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安排了750 千瓦失速型風電機組研制,葉杭冶作為項目負責人接受了此項任務。該項目主要以引進國外技術為主,重點在于適應性改造和產業化完成。
談到該型機組的引進過程,葉杭冶說:“浙江機電院吳運東和新疆金風武鋼那時聯系很多,經常去德國考察,與雅克布斯(Jacobs)公司的董事長雅克布斯本人很熟,由于當時雅克布斯已經把自己公司的兆瓦級風電機組賣給了REpower,還有一個750 千瓦機組的技術可以出售,給了一個很便宜的價格,30 萬歐元。
因為金風與我們都沒有足夠的錢,所以兩家公司一家一半。這樣做還是很好的,避免了重復引進,但現在這種情況沒有了。”
實際上,運達風電的成立也與750 千瓦項目有關。自“十五”攻關開始,科技部采用了招標方式安排科研項目,對750 千瓦風電機組研制項目的招標條件,比較傾向于高新技術企業,目的是使該項目能夠順利產業化。因此,為了獲得此項目,相關科研機構脫胎為獨立法人單位的運達風電公司。
在運達風電成立后,葉杭冶任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先后主持開發了1.5 兆瓦和2.5 兆瓦變速恒頻風電機組并實現了批量生產。他在主抓運達風電科研工作的同時,在國內外重要期刊上發表一批高水平論文和著作,并以在職 人員同等學歷取得了博士學位。
2002 年,葉杭冶在機械工業出版社高水平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下出版了《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技術》一書,在行業內影響頗大,由于開始發行量有限,出現了多種手抄、翻印版本,同時不斷有人打電話給出版社求購。機械工業出版社與葉杭冶聯系,建議修改出版第2 版,2006 年,葉杭冶對第1 版進行了大量補充和修訂,出版了第2 版,在當年的北京科技圖書博覽會上,該書的銷量排名第二。自2006 年到2011 年的6 年間,該書重印6 次,被國內高水平論文引用1100 余次。其后,葉杭冶又在2010 年4 月出版了《風力發電系統的設計運行維護》,該書剛剛出版4 個月便被重印,到2011 年再次重印。2009 年,葉杭冶應邀為華北電力大學編寫了風電專業教材《風力發電機組的檢測與控制》,該書經過兩年試用、修改,于2011 年正式出版,成為系列教材中的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