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重工·起重集團是由我國重機行業兩大重點骨干企業——大連重工集團和大連大起集團于2001年12月重組而成,通過近八年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由生存型向科學發展型的轉變,走在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前列,是國內同行業中經營規模最大、勞動生產率最高、唯一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企業。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最具影響力企業”、“中國工業先鋒(全國示范單位)”等稱號。
眼下,自然寒冬與經濟寒冬結伴襲來,但在大連重工·起重集團的中革、泉水、旅順等生產基地,看到的卻是火熱的生產景象,工人們在加緊趕制市場需求正旺的風力發電機組、大型船用曲軸、水電核電設備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尤為令人振奮的是,國內首臺最大的3兆瓦海陸兩用風電機組將于2009年2月底前在集團誕生,首根90型船用曲軸將于3月底前下線。
“是到了這些新興的重大裝備挑大梁、顯身手的時候了!”展望2009年,剛從外地走訪客戶歸來的大連重工·起重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宋甲晶,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前景信心百倍。他說,在連年高幅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向200億元的經營總額目標沖刺,繼續扛起全國重機行業龍頭企業這桿大旗。
宋甲晶的信心和底氣,是建立在企業近年來以強烈的危機意識和超前的戰略思維狠抓結構調整和升級,實現產品結構脫胎換骨變化的基礎之上。他說:“越是在困難時期,企業越要加快技術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技術進步去增強競爭力和開拓市場。”
走獨特創新路
宋總說,當時大連重工的產品僅有散料裝卸機械、起重機械、港口機械、冶金機械四大類傳統產品。雖然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一定份額,但由于技術含量低,無法與國際同行競爭。如果安于現狀,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然陷入困境。這種危機意識促使大連重工必須加快產品優化升級和實施結構調整戰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是需要膽量和魄力的,這種魄力來自對經濟發展形勢的科學研判基礎上。集團組建后,抓住國家振興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針對國家重點發展的產業和新興產業,主動承擔了國家重大裝備國產化的課題,通過引進、消化吸收、集成創新,先后研制和開發出適應國家重點發展產業的兆瓦級風電機組、大型船用曲軸、核電站核環吊、大型水電、核電高端部件及TBM/盾構機等六大類新產品,目前新產品已占到了企業銷售收入60%以上,大連重工已擁有了176項專利技術。近年來,
大連重工還累計投入了54億元進行大規模技術改造,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鑄鋼生產線,購進了世界一流的數控加工中心等先進的大型機加工設備。同時,還引進了國外電腦模擬工藝設計軟件,投資5000多萬元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和實驗室,每年投入企業銷售額的3%至5%,通過自主研發、集成創新,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做到生產一代新產品,儲備一代新產品,為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大連重工邁進世界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