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雄此番履新后,首先將著手處理的是國家能源局重新組建后的機構改革事宜。
按照現行的機構設置,電監會與能源局有重疊。能源局與電監會同時設有政策法規司(部),能源局電力司也承擔電力體制改革有關工作。在這種機構設置下,吳新雄接下來要做的是厘清新能源局機構設置和分工。
新的能源局成立后,原電監會人員的分流去向是另一問題。目前,國家能源局機關行政編制為112名,正副司長職數30名;電監會機關事業編制為98名,局級領導職數28名。
而從中長期看,電監會以改革作為主要任務,新能源局主席由吳新雄擔任,使外界對于推進電力體制改革充滿期待。電力體制改革行進十年,這輛列車已然晚點。
在今年兩會期間,諸多來自電力系統的政協委員呼吁重啟電力體制改革,并提出改革路線。電監會副主席王禹民認為,應改變電網統購統銷的運行體制,以出臺獨立輸配電價為切入點,統籌推進輸配電體制改革,同時加快理順電價形成機制。
中電國際董事長李小琳提出,逐步放開用戶選擇權和議價權,實現電能買賣從管制壟斷型向競爭服務型轉變。同步放開110kV及以上專變用戶,同時確定開放其他用戶的時間表。
電力體制改革十年至今,仍然有諸多不同的意見。如何重啟電改,這是新任能源局局長吳新雄的第一要務。“其在電監會主席任上時,在深化輸配電改革論證上做了較多工作。”接近電監會的官員說。
但是,擺在吳面前的不僅僅是電力體制改革,而是涵蓋煤電油氣、新能源領域的體制改革。
目前,我國能源產業行政壟斷、市場壟斷和無序競爭現象并存,價格機制不完善;煤電矛盾日益突出;風電、太陽能發電、小水電和分布式發電上網受到電力系統及運行機制制約;能源行業管理薄弱,缺位與錯位現象并存,資源管理亟待規范,行業統計亟待加強。
相比電力體制改革而言,吳新雄面對的擔子和任務更加沉重。根據本報記者了解,此前國家能源局正在修改制定一份名為《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的文件,該文件將確定能源體制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
按照體制改革工作安排,“十二五”期間,我國有望在推進煤炭資源稅改革,電力市場建設,非常規能源多元化開發,多種氣源(煤層氣、煤制氣、頁巖氣等)公平接入天然氣管網,完善適應分布式能源和新能源發展的電力運行和管理體系、建立無歧視無障礙上網新機制等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
隨著能源生產和消費規模的增加,吳新雄執掌下的能源局需要在體制上進行大刀闊斧再造。
在監管層面,電監會與能源局重組后,將采用“政監合一”的管理模式,并將擴大監管范圍。有電力監管系統的人士認為,應該強調政監并重,強化能源行業監管地位,在能源局內部保持相對獨立。
“監管效果關鍵在于賦予能源局的職能。監管如果沒有行政這條腿支撐,監管部門不會受到重視。目前電監會只有頒發許可證、安全監管,執行效果有限。電網、電廠核準建成后,不可能不允許發電并網。”上述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