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保衛戰”和“強身健體”是中復連眾2011 年提出的奮斗口號,可見這家企業的生存環境并不怎么好。時至兩年后,這家企業的近況如何?獨立葉片廠商又應該擁有怎樣的生存與發展路徑?在與中復連眾總經理喬光輝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管窺一二。
記者:目前整機商的產業鏈有所延伸,開始自己制造關鍵零部件,其中自產葉片最普遍。這毫無疑問會擠占獨立葉片廠的市場空間,關于這一點您怎么看?
喬光輝:整機商的產業鏈延伸必然會對獨立葉片廠有所沖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整機廠商不去做也會有其他的葉片企業去做,這塊需求總會有人填補的。當然,整機廠做了后性質可能不太一樣了,他們毫無疑問會首先選擇自己的產品。也就是說,獨立葉片廠商的產品性能再好,成本再優化,也不見得有條件進入他們的市場。這是因為整機商自己做葉片就會有固定資產和研發的投入,這些投入是需要回報的。如果只是獨立葉片廠爭奪這塊市場的話,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開發出整機商需要的產品,不僅性能滿足要求,成本也比較優化,從而占領這塊市場。開發商造整機以及整機商造零部件并不是一個正常現象,與體制有一定的關系。目前管理部門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但我國制造業有這樣的特點,一是資源總想自己盡可能多地去利用,再一個是總想追求規模大而全。這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轉變起來比較難。
記者:與整機商自產葉片相比,獨立葉片廠商有哪些優勢,又有哪些劣勢?
喬光輝:整機商自產葉片后,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留給獨立葉片廠商的空間越來越小。這使得獨立葉片廠處于這種競爭環境中沒有退路,必須提高自己的科研及生產能力。但這種提升在與整機商自產葉片競爭時會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很難說。葉片開發工作越發需要與整機廠在研發階段就進行緊密配合,但由于整機廠擁有最早、最全的信息,內部葉片廠毫無疑問具有先天的優勢。這與外部配套廠家的信息獲取渠道不同,對獨立葉片廠也是不利的。怎樣與整機商進行預期的溝通是獨立葉片廠所面臨的問題。當然,這也取決于雙方的合作基礎,曾經成功合作或是長期的戰略伙伴,就必須要有這樣的信息溝通。
記者:請談談獨立葉片廠商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喬光輝:獨立葉片廠商總會有自己的市場份額和空間。整機商自產葉片情況的出現,是由于一些整機廠商希望獲得產業鏈延伸所帶來的優勢和利潤,卻沒看到整個行業產業鏈已趨于成熟。實際上,整機商在對葉片產品進行投入的時候,也要掂量掂量是否值得,是否所有葉片品種都自己投入。恐怕還是會出現自己做不如出去買的現象,因為投入是一樣大的,而這些投入由于內部市場較小并不能夠有效消化。像中復連眾這樣的企業,有能力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開發出整機商需求的產品,從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的角度,還能夠把成本降低。因此,從綜合成本考慮,購買葉片并不一定比整機商自己生產的成本高。反過來說,獨立葉片廠面對的客戶群更大,有可能因規模效應而降低成本。這就是獨立葉片廠的一個機會和市場發展空間。國外整機廠做葉片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整個行業的葉片公司極少,產品價格高,供貨難以保證。在目前的中國市場,整機廠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做葉片。我認為,在經過一段時間后,風電產業發展或許還將回到分工合作上來。雖然不能排除一些廠商會有自己的配套,但主流市場趨勢還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