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資源環境問題日意凸現,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我國經濟從依靠資源要素投入的外延式高速增長,轉入了以創新驅動,結構升級,節能環保為特點的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經濟新常態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影響,經濟增速的降低對能源消費需求的增速也有所放緩,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用電總量同比增長3.8%,比十二年前三年平均增速低了5個百分點,是15年以來的最低增速,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電力產能過剩的問題會更加突出,但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講,不能只看到需求下降帶來的挑戰,更要看到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
曾少軍:新能源還面臨著上網難融資難等難題
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長,又要向中高端邁進,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做支撐,新能源要與傳統競爭,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降低成本,技術低,間歇性水電性強等先天不足,無疑大力發展新能源將有力帶動中國的科技創新。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建立可再生能源基金,對燃料依存進行補貼,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去年以來投資增長速度逐漸回落,但新能源的投資和裝機都在增長和快,2014年開展的光伏發電新能裝機達到3千瓦,居全球首位,動力發展裝機容量穩步增長,光機容量高于全球榜首,現在看來,我國鼓勵新能源發展政策的效果十分明顯,這也充分表明了我國政府在建設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經濟上的堅定決心。當然新能源發展也遇到了困難和問題,如上網難,融資難,產權爭議,審批流程復雜,電價不合理等等,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找出癥結所在,形成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胡潤青:電力系統改制有利于支可再生能源發展
我們的環境各個方面都在向好的方向,對于可再生能源有支撐的方向做發展,能夠支撐可再生能源做更好的發展,首先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國家是把指標分到省,這里面控制的主要是化石能源的總量,對可再生能源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支撐,大氣污染的防治從國務院到能源行業都在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文件做具體的工作,而且安排大筆的資金做支撐,應該說可再生能源是其中重要的基礎措施和手段,電力體制改革、可再生能源除了大型的風電和光伏,其他的可再生能源做分布式光伏。電力體制的改革,對可再生能源,能夠吸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具有非常強的支撐作用,而且按照德國能源轉型的基本思路的話,電力系統是一個很大儲能非常好的系統,能夠很完美的如果設計得當的話,可以很好的匹配生產和消費端的需求,這兩端都是隨時在變動,但可以作為一個電力市場,如果設計的好的話都可以做的到的,我們可以看到電力體制改革在啟動,深圳已經開始在做試點,從一些局部的地區也在做一些具體的試點,這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支撐,另外還有碳排放的,我們談到新能源或者是清潔能源的時候,經常會把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放在同樣的水平,但實際上這里面變,不同是根本的,天然氣是化石,不管怎么做,是要排二氧化碳的,可再生能源是無碳的,這是從國際角度的看,從溫室氣體排放的角度來說,這個差距是根本的,碳排放交易的話,也是會有一個非常好的支撐,另外我們能源局正在研究設計實施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這對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是一個比較強的支撐作用。
王會東:各國應減少貿易保護 加大新能源配額
在新能源的發展的配額方面應該加大新能源的配額。對中國而言,我們認為中國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需要提高,發電量里面新能源發電應該適當提高。最近政府對火電價格下調2分錢,是非常積極的信號。另外新能源補貼的及時發放,這里涉及到項目的測算,經濟性的評估。所以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對于新能源補貼及時足額到位,能夠作出一些新的措施。
馮慶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徹底改變電力系統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