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曾鳴:軟硬結合如何帶動光伏風電上位?
2016-01-20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瀏覽數:450
當前,我國在能源領域面臨著多重挑戰。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能源消費增長迅速,雖然近年來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年均增長率依然超過7%。按照這種趨勢,未來我國能源消費量將超過社會的承載能力。
當前,我國在能源領域面臨著多重挑戰。特別是進入本世紀后,能源消費增長迅速,雖然近年來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年均增長率依然超過7%。按照這種趨勢,未來我國能源消費量將超過社會的承載能力。
同時,我國的能源結構仍然以煤炭為主,這給我們的環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污染、霧霾等問題突出,不符合當前國際能源的多元化、低碳化發展趨勢,而目前清潔能源的消納又存在諸多限制。因此,能源領域從生產到消費的重大變革勢在必行。
能源變革應摒棄“點式改革”的傳統思路,尋求能源領域從能源體制、能源技術到能源生產供應,再到能源消費的多方面、多維度、多環節的“鏈式改革”,從而保障能源變革的整體性、全面性和系統性。當然,變革要有輕有重、有先有后、有緩有急,對于每個環節,都要突出變革的關鍵點:協調好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構建有效競爭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監管方式(突出監管的高度、廣度、深度、效度);運用能源互聯網技術、新能源電力系統技術、需求響應技術;促進清潔能源經濟有效地消納,建立多元能源供應體系;鼓勵高效化的用能效率、個性化的用能方式、智能化的用能技術、多元化的用能選擇。
當前,能源變革面臨一些突出問題:
比如,關于清潔能源消納。近年來,西南基地“棄水”和“三北”基地“棄風”、“棄光”問題比較嚴重。主要表現在:“西南”基地和“三北”基地就地消納能力有限;可再生能源外送困難;可再生能源發電所需要的調峰電源不配套;可再生能源電力補貼資金缺口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壓力較大。
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的規劃,尤其是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規劃更多地是以自然資源論來確定,對于消納市場在哪兒、怎么上網、如何消納等問題考慮不足。如果在能源變革、電力體制改革以及“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那么我國能源革命的目標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又如,關于燃煤發電定位。一方面,隨著電力需求放緩,我國發電機組利用小時將呈下降態勢;同時,國家為防治大氣污染而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東部已實行煤炭減量替代政策),環境治理力度加大。另一方面,據統計,已核準和“發路條”火電項目的發電能力已超過“十三五”新增電力需求。上述兩種不匹配的情況,使得煤電定位模糊化。煤電是實現近零排放之后繼續上大容量擔任基荷?還是要上具有調峰能力的合適容量的燃煤發電機組來支撐大規模風電和光伏發電多發滿發?未來的電源結構中煤電應該處于什么位置?
再如,關于能源消費模式。我國傳統電力發展基本遵循“擴張保供”的思路,單純增加發電裝機和輸配電容量來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在這種模式下,能源消費方式單一,需求側資源的作用沒有體現。近年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以及需求響應技術、能源互聯網技術等新興技術的不斷革新,需求側可以挖掘的潛在資源也越來越多。然而,當前我們尚未形成多元化的終端能源消費模式,缺少市場手段來充分挖掘需求側資源,也缺乏需求響應技術平臺,無法實現用戶自由選擇能源種類和能源供應商。
這將成為“用能效率高效化、用能方式個性化、用能技術智能化、用能選擇多元化”能源變革目標的一大障礙。
今后,能源變革需要依托“一軟一硬”兩個平臺。
一是電力體制改革、“十三五”能源規劃,我們不妨稱之為“軟平臺”。
電力體制改革方面,要加快市場化改革進程,建立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以及容量市場,讓燃煤發電從輔助服務市場上“掙大錢”,而在電能市場上只能“掙小錢”,并凸顯需求響應資源的潛在價值,從而實現電力市場中多種能源、資源間的功能互補和價值匹配,為能源變革提供所需的市場環境。
“十三五”能源規劃方面,要強化能源統一規劃,通過合理安排清潔能源發電與傳統燃煤發電的組合優化,基于最大限度利用清潔能源的基本目標來配備燃煤發電機組的調峰容量,利用傳統化石能源發電的可調控性、靈活性來彌補清潔能源的間歇性、波動性,從而促進清潔能源電力的高效消納。
二是能源互聯網,我們不妨稱之為“硬平臺”。
能源互聯網與能源技術變革的結合點有很多:廣域電力網絡互聯技術,多能源融合與儲能技術,能源路由器技術,用戶側自動響應技術,電動交通及其
- 閱讀上文 >> 秦海巖:解決棄風頑疾要“動真刀” 風火交易需禁止
- 閱讀下文 >> 張敬偉:油價上漲或是曇花一現 清潔能源將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