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新的進展,全國煤礦數量由2005年的2.48萬處,減少到2015年1.08萬處,建成大型現代化煤礦一千多處,產量占全國的比重達到68%,全國平均單井規模原來不足每年十萬噸,提高到每年四十萬噸左右,總產量14.5億噸,占全國的38.7%。煤炭企業參股控股電場權益裝機容量1.7億千萬,煤制油、煤質氣產能分別達到650萬噸、44.1億立方米,煤炭與金融結合緊密,一批煤炭企業非煤產業比重超過了60%。“十三五”時期是全國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推動能源革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期,國際能源綠色低碳能源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新的能源科技成果涌現,主要能源大國制定政策措施,加快推進能源技術革命,改變全球能源供需格局。
國內看,經濟進入新常態,煤炭行業處于四期并存發展階段,煤炭需求增速放緩,清潔能源替代步伐加快,機遇與挑戰并存,煤炭行業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控制總量、優化布局、優化存量、控制增量、淘汰落后、消化過剩、調整結構、促進轉型、提高質量、提高效益的總體思慮,推動能源革命,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推進煤炭安全、高效、綠色、智能化開采和清潔高效低碳節約化利用,提升煤炭行業發展科學化水平,構建集約、安全、高效、綠色的現代煤炭體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
從《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以后到現在十年中,也是中國再生能源發展取得巨大變化的十年,到現在為止,在再生能源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制質、地熱和海洋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風電已經構成了我國電力的主力之一,總的發電量前兩年超過了核電的發電量,已經占了繼火電水電之后第三大電源,這是過去很難想象的,靠一個個風機起到這么大的作用,積少成多,這個方面風電全國并網風電已經達到了1.4億千瓦,已經完整的形成了比較創新體系和產業體系。
風力發電距離到2020年的目標要達到2億千瓦,現在進展的速度和裝機情況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如何進一步解決好棄風的問題,進一步解決好消納的問題,進一步解決好到西部低風速地區的發展,更好的跟電網消納和配電網,避免長距離的輸送就地消納是需要下一步要很好解決的。
光伏發電中國這幾年大踏步的發展,2011年國家確定了上網電價的補貼,2011年以后,中國的發電包括發電的裝機,每年呈多倍的增長,從過去只有幾個G瓦,發展到現在去年超過了德國,總的裝機容量達到4300萬千瓦,今年可能超過70G瓦,這樣的速度到2020年實現預定的1.5億千瓦的裝機容量是完全可能實現的。
光伏發電產業也具有傳統產業鏈的全面發展,從原始的多晶硅材料的制備到電池晶片的生產,到太陽能電池到組件以及安裝,產業鏈主要環節都是世界全球占第一位的。現在產能除了供應國內使用,每年還有將近三分之二是用于出口的。
光伏技術進步也支撐了它的發展。無論是單晶硅、多晶硅效率從過去16%、17%、18%,最近兩年有了很大的發展,很多新的技術,包括單晶硅成本降低使得單晶硅更好發揮了效率的因素,相當一批產能能夠提高到20%以上,甚至達到22%的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太陽能電池每一個轉化效率1%的增長都會帶來巨大的效益。
光伏電站的造價也在大幅度下降。2007年,國家發改委給示范電站4塊錢一度電都干不起來,今年年中現在最近降到8毛錢,很難有某一個能源的份額能夠在短短幾年成本大幅度的計劃,到2020年用戶側平價上網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國務院在2014年有關光伏發展的文件中明確的確定,光伏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中為數不多的具備了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這個評價是恰如其份的,也是很高的,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中國不是太多,但是新能源中已經出現了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
中國政府對世界做出承諾,到2020年達到15%非化石能源占比,到2030年實現20%以上,這個任務很艱巨。我們在能源結構上也要實現比肩歐洲的發展目標,明確確定在2050年力爭使化學能源占50%以下,再生能源站50%以上,電力發電站80%以上,替代化石能源,目標是宏偉的,也是必須要做的,是倒逼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