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機電產品出口的綱領性文件浮出水面。
記者20日獲悉,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改委等十一個部委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機電產品出口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兑庖姟窂娬{,“十二五”期間,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大力調整出口結構,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促進出口結構轉型升級。
這一《意見》是繼《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積極機電產品進口促進戰略的若干意見》發布后,又一對機電產品出口的指導性文件。
相關人士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要加快轉變機電產品的出口方式,支持企業獲取國際資質認證;在繼續穩定歐美日傳統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推進市場的多元化;大力培育自主品牌,推動產品從勞動密集型向較高附加值轉變。
根據目標,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力爭年均增速高于GDP和外貿增長速度,力爭“十二五”期末進出口規模達到2.4萬億美元,其中出口達到1.4萬億美元。
記者從有關渠道了解到,接下來有關部委還將出臺《關于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化發展指導意見》2個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轉變機電產品進出口發展方式的原則和政策措施。
此外,商務部委還組織了計算機、汽車、船舶、工程機械、鐵路裝備等25個重點行業編制規劃,研究新形勢下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十二五”發展狀況、發展目標和政策措施,目前已經基本完成。
據介紹,商務部將推動出口企業從“車間型”向“營銷型”轉變,支持上述25個行業100個排頭兵企業在境外建立營銷網絡,培育和認定200個出口基地和2000家基地企業,培育若干個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和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機電企業集團。
數據顯示,機電產品出口占我國出口產品總額的半壁江山。我國機電產品已連續16年保持第一大類出口商品地位,占外貿出口總量60%、增量70%以上,出口躍居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