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日本因地震引發核泄漏事故后,德國成為西方發達工業國家中第一個宣布放棄核電的國家。離開了核電,德國未來如何滿足其能源需求?對此,德國政府已有打算。德國政府日前發布《保護環境、安全可靠及經濟適用的能源研究計劃》,為未來全面廢除核能的德國能源轉型奠定基礎。該計劃的重點是推進研發風能、太陽能和地熱等可再生能源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解決新能源儲存、將可再生能源納入現存能源供給網絡,以及可再生能源綜合發電等重要課題。
這一革命性的舉措,也引發全球資本大鱷的極大關注。世界著名投資公司黑石集團上周末高調宣布,投資德國的風電行業,計劃累計投資額高達25億歐元,用于建立兩個海上風能發電場。
黑石巨資下注風能
黑石集團上周末宣布,該集團已經敲定一筆約為12億歐元(合17億美元)的風電投資項目。該項目名稱為“海風”,三年前宣布成立,設在北海黑爾戈蘭島一帶。
按計劃,這一發電場將由80座西門子渦輪機組成,預計在2013年并網發電,發電功率288萬億瓦,可為大約40萬戶家庭提供生活所需電量。來自西門子公司的一份聲明稱,在建設階段,這座發電場將需要大約10萬噸鋼筋,但建成后預計可以減少100萬噸碳排放量。西門子是海上風力渦輪機的制造商。
此外,黑石集團還稱,已經得到許可開設第二個發電站,其投資額約為13億歐元。第二個發電場將由60座西門子渦輪機組成,預計在2016年并網發電。
德國政府此前決定,到2022年關閉國內所有17座核電站。負責黑石集團風電項目的彼得·吉爾勒表示,這一決定無疑給了海上風電項目重大支持。黑石集團董事總經理肖恩則稱,這是一個尚未得到私人資本投資者理解的行業。
海外媒體分析認為,海上風能發電項目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首當其沖的就是風能的供應量,實際情況很可能和數千臺計算機所模擬出的結果大相徑庭。
德國政府成私人資本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