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德馨:下面我跟大家報告一下中國風電技術發展的一些思考。
因為現在在中國大家都非常關注我們怎么把我們轉變轉好,在轉變過程當中我自己感覺到技術是一個基礎,創新是一個主題,我們現在在這方面還有很多不足的方面,需要我們通過一些工作來找到一些解決的方案。
最近我們都在關注中國風電技術的發展往什么方向發展,有很多技術人員到我們協會提很多問題,我想根據他們提出問題跟我們下一步要考慮的技術路線發展談一些自己的考慮。
一個問題就是關于水平軸風電機組與垂直軸風電機組,大型風級而言水平軸風級應該機組是相對成熟一些。大型風級沒有解決好一個是動力穩定性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效率也偏低,目前主要是在中小型風電機組中使用。
關于雙饋跟直驅型風電機組。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在中國直驅比例在上升,去年達到22%,差不多跟國際上18%是相當水平。第三是兆瓦級風電機組與多兆瓦風電機組,國內主流機型是1-1.5兆瓦,國內90%,國際上面是83%。我們現在需要關注去研發,可以看出我們現在很多的企業都在進行6兆瓦風機的研發跟7兆瓦以上風機概念的設計。
我自己覺得1.5-2.5MW風電機組是陸上風電場的主流極性,3-5是風電機組適用于近海風電場,5兆瓦以上風電機組適用于深海風電場。到兆瓦風電機組的研發會帶來風電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如超導技術等等有創新思維。陸上風電與海上風電,海上風電是風電發展的一個方向,發展海上風電是一個系統工程。這個可以看到現在整個歐盟的海上風電的一個比例,表明我們需要去做研究,我們需要去做示范,我們需要去積極穩妥發展,重點是把陸上風電做好。
集中式風電場與分布式風電場,在風能資源豐富的地需,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高電壓、遠距離輸送。在風能資源欠豐富和靠近負荷中心的低風速地區以及高原低密度和復雜地形地區可以發布分布式風電場,當地消納。現在發展方向應該是集中與分布并舉。風電跟電網有點矛盾,它是可以協調發展,建設電網友好型的風電場和風電友好興的電力系統。發展風電功率預測技術、規模化儲能技術跟電力系統運行實時調度和控制管理技術,建設特高壓智能化電網,在全國范圍內實現風電的優化配置和消納。
風電和環境,也是我們需要注意一點矛盾。風能是一個綠色能源,他在全生命周期內也會排放溫室氣體,也會給環境帶來影響,如噪聲和景觀等問題。風電與環境要和諧發展,開發風電機組低碳制造技術,將風電場建設與環境梅花融合在一起考慮。
風能與其他能源,這個要有序發展,多能互補發電系統是解決風電隨機性、波動性和不可控制的一種措施。目前應用是中小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規模化風光儲的發電系統以及風電與抽水系統也都在示范。
我們發改委能源署組織下把國家2050年中國風電技術路線圖做了研究,下午后半部分會做發布。國家近期發展內容一個是3-6兆瓦的風電機組,海上和陸上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技術。第二是7兆瓦級風電機組以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和產業化。風電機組先進傳動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先進風力機翼型設計與應用技術。風電機組性能檢測與故障診斷技術,海上風電場設計、施工、運行和維護關鍵技術,適用于低風速、高原、低溫地區風電機組關鍵技術,分布式中小型風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建設國家級風電組測試平臺,開發風電仿真系統。
風電技術和風電產業的關系,風電產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高科技產業,要依靠技術進步才可以健康、持續發展,要更多關注我們制造技術當中技術和問題需要得到重視,要特別加強風電機組抗疲勞制造技術、以及安裝、運行和維護技術。
第二處理好我們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作為中國是一個大國,一定從國情出發,堅持自主創新。同時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環境下,堅持改革開放,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三個關系就是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風能技術是一項高新技術,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和工程技術。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必須加強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工作,863項目、973項目都有研究工作,要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真正做到風電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之間的合作。
發展機制要做到平臺建設和人才培養相結合,從去年開始我國新成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大型試驗平臺,開展前沿關鍵技術的研究,是提高創新能力技術和水平,促進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沒有這樣的硬件支撐,我們很多研究工作是不能很好的去做。當然我們現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與企業的研發中心互為補充。軟的方面要充分考慮我們的人力資源是技術創新之源。根據發展需要,構建管理型人才、技術型人才和技工型人才教育培養體系,要特別重視創新型的學術帶頭人和青年科技骨干的培養。
在標準規范和因地制宜方面也要處理好我們的關系,因為建立健全風電設備的技術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是風電技術進步的重要支撐。國家標準有國際標準,今年在行業標準里頭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一方面要完善標準化體系,另一方面要針對中國氣侯和地理特點,因地制宜,科學地研究標準的差異化。現在很多的國際標準里頭可能有的地方還需要我們自己來進行一些補充或者是我們需要提供這方面的情況,給制定國際標準他們去參考。
科技投入與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大科技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穩定的多元科技投入機制。這幾年我們國家在863、973項目投入很多精力,都有幾億投資投到風電上面,這是很不容易。我們必須得到很好的回報,需要建立客觀、公正的風力發電評價體系,提升行業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為中國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風能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政策、法律、技術、產業、金融、教育、社會等方面,用科學發展觀對我國風電技術發展戰略和路線進行深入研究,提出明確的實施方案。制定好一個目標,制定風能產業技術路線圖,預測技術發展目標和未來市場所需產品,確定關鍵技術和解決路徑,實現可不許發展。
剛才講了互相原則來進一步擴大與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包括信息交流、課題研究、聯合攻關等等。應對氣侯變化,發展清潔能源全人類共同責任,風能開發利用需要全球幾代人努力,才能實現風能最終成為人類的一種主要能源。必須聯合起來保護我們的地球。謝謝大家。

中國氣象局風能太陽能資源評估中心研究員宋麗莉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