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活動動態 > 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盛大開幕

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盛大開幕

2011-10-20 來源:新浪財經 瀏覽數:4490

  宋麗莉:各位來賓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一些最新中國風能資源評估成果。這個工作是中國氣象局承擔進行了三年多的時間得到的一個最新的結果,是于今年6月份最后確定的一些結果。
  主要是這個項目的背景和一些數據處理、方法和最后的結論。這個項目是07年6月份的時候國家就決定要啟動立項這項工作,到11月份就得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這個工作就正式啟動,實際上是08年開始就開始制定這個項目的一些實施方案等等一些工作。09年初就開始建設測風塔等等開展工作,這個工作我們依據的是目前國際國內的一些還有行業的一些一系列的規范。
  基礎數據的來源和處理就是這個項目是確定在全國建設400個測風塔,成果的依據是來自400個測風塔的數據。還有從全國2400個氣象站中率選出來197個參證氣象站的歷史資料。因為這個成果還采用數字模擬手段來獲取。使用數據是全球20再分析場資料,我國探空、地面氣象觀測資料,這這次成果利用了幾乎全面的資料。另外還有涉及到我們評估地區一些地形數據。這是風能資源的詳查區的區域確定,我們主要考慮是在中國的風能資源豐富區或者是可能潛在風能資源開發的區域選擇了149個區域來進行詳查。我們這次項目所依賴400個測風塔,高度70米到120米之間。分布在中國31個省,當然風能資源豐富的省份會多一些。風能資源缺乏的地區我們也做了一些探索性的測量。
  400個測風塔的儀器觀測設置是按照風能評估這樣一些需求和國家規范和國際認可的規范來設置觀測儀器,儀器的標定等等都是有嚴格的規范。對測風數據的管理,400個測風塔到目前為止還在運行和觀測中。對400個測風塔觀測數據的管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國氣象局是執行了兩級管理,三級保障運行的措施,就是說國家級和省級還有一直到縣一級的測風塔所在縣一級對測風塔進行管理,確保這些數據的完整可靠性。
  在管理過程中對數據的質量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主要是在風能觀測期間對數據質量控制的幾個環節是,一個是儀器安裝以前對設備精度檢測,對儀器安裝之后我們有一個系統的驗收,在觀測期間有一個實時監控和對獲取的數據實時進入數據庫的時候也有一個檢測和標注,對不確定的數據要進行標注,并且逐月來評估這400個塔數據的可靠性,并全國公布。在我們氣象部門內部的公布。
  最后我們獲得了測風塔一年中的有效數據完整率,400個塔中有341個塔,有效完整率達到90%。有392個塔的數據都是可用,數據有效率都是達到70%。340個塔達到了90%這樣的一個結果,我們還是比較滿意的。
  利用短期的觀測數據只能評估觀測期間的風資源狀況,按照規范是需要對短期的數據進行一個長年代的評估。所以包括對抗風參數,比如50年一遇的風機抗風能力的評估。要能夠參與到國家氣象站的選擇有這樣的標準,一是有詳細的臺站的沿革信息,有理式觀測數據,還具備與側風塔同期關注的數據,還有離測風塔距離較近,相關性較好。之前對所有風資源評估的技術部門來說這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可以說是一個難題。重要就是氣象站有臺站的關注環境,受人類環境的影響比較嚴重。它很多時候可能無法代表當地氣侯背景變化的情況,這個工作對我們來說具有挑戰性。最后我們是從2400個氣象站中經過篩選和處理,得出來197個參證氣象站,可以作為全國風能資源常年評估的參考標尺。
  技術方法是風資源的技術的技術方法是按照國際規范統一的方法。前面技術方法是一般對單塔的觀測數據來計算它的峰資源狀況,我們有標準軟件全國統一下發,經過培訓之后大家是在同一個軟件下來操作這件事情。
  這個成果一個最重要的技術方法,采用的是中國氣象局建立的一個風能資源數值模擬系統。這個模式系統是在吸取了國際上一些先進的技術,結合我們中國氣侯的特點來進行優化和改進而得出來的。最后得出來的是水平分辨率一公里的成果,并且根據GIS分析,技術的應用,扣除3500米以上高原和高砂,扣除一些自己或者是社會或者是經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最后得到峰資源一個成果。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我們數值模擬系統一個基本流程,同樣這個數值模擬系統出來的成果。我來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得出來的評估成果,從400個塔實際測量的各種風能參數,以70米高度的各種參數為例,我們這里給出400個塔,每一個塔的70米高度的空氣密度,給出了一些典型的風的垂直廓線。可以看出來總體上來說基本上符合我們通常用的風廓線的數學表達。在復雜地形,比如一些山地或者是很可能在沿海的地方會出現一些不是標準分布的風廓線的狀況。我們對400個塔實際測量風速隨高度的變化的廓線指數,通常叫他冪指數。得出27%的塔α值是小于0.1,風隨高度的增加是比較緩慢的。38%的塔的冪指數大于0.15,這就說明風隨高度的增加比較快。這是全國的一個分布。給出測風塔年平均功率密度,70米高度。一年中高或者低在每個月的分布,從這次的評估結果來看,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是春冬季風能比較豐富,夏季是比較少的。但是具體分布到一些地區就是每個地區略有差異。像西北部和中部地區大概三份是比較大的月份。到了沿海地區,包括華南一帶的沿海,風資源主要集中在東季月份。給出70米高度的平均風功率密度的分布,400個塔當中44%的塔風功率密度可以達到300%。相當于三級風電場的一個資源量,25%的塔可以達到四級風電場的資源量。
  前面是測風塔短期觀測所獲得風資源的參數,利用前面我講到的篩選出來的197個參證氣象站對短期的觀測數據進行一個查,來獲得最近20年中的平均數據。在我們觀測年度里頭,有64%的塔評估下來他是略偏小的風速年份,在這里我們就會根據他能偏小多少,給他往上盯證,獲得歷史平均狀況。這里給出50米高度,目前我們國家的風資源平均規范是50米高度風資源為主,這里暫時執行了國家規范給出來的指標。400個塔中有269個塔的風資源達到2級以上每平方米200瓦以上,48座塔達5級以上,這次設置一些塔是進行一些探索性的觀測,比如說在中部和西南部地區也設置一些測風塔,在這些地區測量結果有一些風資源就不是很好。
  這張圖我認為是成果中對開發商來說是比較有用的,這個圖是給出我們400個測風塔的風資源的方向分布。我們在規范里邊還有規定了對湍流強度評定,70米高度風速15秒湍流強度。有82%的塔湍流強度小于0.12,有10%的塔在0.12-0.14,非常少的塔大于0.16。說明一點的是臺風影響地區,測風塔并沒有觀測到臺風最中心穿過的狀況,臺風經過的時候湍流強度有一個突變或者劇烈增大,在我們觀測這三年中暫時沒有看到,所以這個圖只能說是非臺風影響下的湍流強度的狀況。
  風電場設計還非常關注一個風電機組,我在這里50年能夠遇到最大的風速是多少,這是一個風險的抵抗能力的評定參數。這里給出了在標準的空氣密度下,50年一遇10分鐘的平均風速,可以看出來總的來說大部分的地方我們國家是比較適合二類和三類的風電機組。但是在臺風影響地區或者說地形比較高的地區,可能會突破這個參數。我們測量結果有3/4的塔的位置是適合三類風機,1/10的塔是二類風機,1/8的塔是一類風機,個別會大于這個數。這是給風機顯形的一個參考。
  最后以潛在開發量和技術開發量兩個參數給出風資源評估全國總成果。這是本次評估出來50米高度30平均風速分布圖,這是70米高度,這是100米高度。這是50米高度年平均風功率密度圖。數值模擬結果總的來說是平均誤差小于8%,當然那些山地省份誤差會大一些,像平原省份誤差比較小。70米高度的技術開發量是這樣的分布,最多是內蒙、新疆、甘肅、黑龍江,這是以70米高度為結果進行顯示。100米高度又有一些變化。
  這次評估還對我們國家的8個千瓦風電基地的風資源進行了模擬,這是顯示各個基地的狀況。在氣象風險方面,這次評估了臺風風險和低溫風險,大于42.5每秒風速在臺風風力。這是氣象站得出中國極端最低氣溫的分布圖,這是我們這次獲得的實際測量溫度低于20度和30度的測風塔的分布情況。低于30度的有12個塔,超過12天,低溫情況比較嚴重。
  我們初步評估了一下,400個測風塔,50年一遇的最低氣溫,有118個塔地于-35度,88個塔低于-40度。對風的形成和長期變化進行了一個評估,這是發展深比較關注,我在風電場未來20年有沒有風資源可以利用。得出結果是我們有一部分站總體來說風是略有下降的這樣一點點趨勢,但是絕大部分的地方,風的下降并不是很明顯。在人類影響比較多的地方,減少的趨勢要比沒有人類影響比較少的地方要稍微大一點。我覺得這個結果可能是過去我們沒有做過的,這個是給風電發展深的一個信心。
  得出來的主要結論是本次獲取的水平分辨率一公里全國的陸地風能資源儲量,在50米高度技術開筆量是20億KW,70米高26億KW,100米高是34億KW。謝謝大家

GE中國能源執行部代表演講

 

 

  GE代表:我談的題目是大規模風電、太陽能并網的啟示。過去幾年受ISO電力公司和政府委托,GE承擔多個綜合性大規模風電、太陽能并網的研究項目。考慮了總共大于1.5億千瓦以上的風電太陽能的接入電網和消納的可能性。在研究中考慮了多種因素,電網的運行調度,排放、傳輸等等因素進行了很多了定量分析。研究最后得到了很多的成果,這些研究項目分布的區域除了咱們這個地圖上淡藍色區域以外,所有區域大概覆蓋美國、加拿大一半以上的地區,很多項目接入的可再生能源目標發電量超過其系統總發電量的25%以上,有的是超過30%以上。風電太陽能的容量占其系統最大負荷的50%以上。研究發現,要更好的消納大比例的風電太陽能,需要增強電網的調節能力,采用更加適合的運行機制和采用對電網友好型的風電太陽能的技術。
  從這個研究項目得到的一點啟示,影響風電太陽能并網和消納的一些不利因素,包括輸電網絡傳輸能力不夠,各調度區域之間協作和合作不夠,或者是市場機制不夠靈活,還有在低谷期間和高風險運行期間系統的調度策略不夠靈活。這些因素會導致在接入大量的風電太陽能之后系統總的運行成本增加。比如說發出風電太陽能不能輸送出去,更高的排放或者更高系統的運行和維護費用的增加。有利的因素有,采用風電太陽能的預測技術,提高火電機組的調節控制能力,更大范圍調節深度,更大的爬坡深度,地理空間更加分散還有其他電輔助服務。以及對電網更加友好的風電技術的采用。
  經常有人問電網到底能夠接收多少風電太陽能,希望能夠有一個數字,最大的比例是多少。這個其實是一個技術經濟性的問題,從理論上來講的話,電網能夠消納的間歇性的能源上線可以很高,但是對不同電網,采用不同技術,不同市場運行機制,運行條件下的系統總的運行成本是不一樣的。總的來講技術深是在進步,更關鍵的是能夠采用更適合的市場機制來引導,使得系統在達到接納目標的時候能夠有更好的經濟性。
  風電太陽能對電網運行調度的分析,這個圖是GE承擔美國西部電網風電可再生能源接納研究的項目。美國西部電網風電太陽能研究針對美國西部電網,美國西部電網總的裝機容量是2.3億萬千瓦。研究、接入10%、20%和30%比例下風電比例對電網運行調度方面總的影響。研究水平年是2007年,采用負荷數據是把2006年,05年和04年數據擴展到2017年。風電數據就是基于實際風資源的資料,建立了在總共接入風電容量是7200萬風電,在30%比例下,同時還有5%的太陽能,那個是1300萬。根據實際的氣象數據,風資源分析數據,在整個西部電網確定了總共7200萬風電場的具體位置。根據實際的氣象數據,把應用也是04、05、06年的氣象數據,把這些氣象數據和負荷進行同步,定量的分析在每一年,系統內每一個電場,常規電場和風電場和太陽能電場,每一個小時生產發電的情況。這個結果是7月份一周的整個系統的調度情況。在7月份是夏季高負荷期間,風是低風期,整個西部電網接收10%、20%和30%的比例情況之下,對系統的調度影響不是非常大。風電太陽能替代主要是聯合循環發電機組。
  下面這個是在4月份一周期間整個系統對各個電源調度情況,4月份是大風期,相對應負荷一年低谷負荷。可以看到在當風電節日10%、20%、30%的情況下對系統的調度有很大的影響。不斷替代燃氣聯合循環發電機組,還替代很大量的煤電機組。煤電機組很大程度上也要參與一些系統調風。
  對于接入可再生能源經濟效益的分析,根據前面一年期間,每一個電場的生產調度情況,可以定量分析這個電場和整個系統的生產運行成本。這個圖顯示的是在假定某一個煤炭天然氣的價格和碳排放的價格,整個西部電網接收10%、20%、30%比例的情況下,整個系統生產運營成本。也可以看到當接收30%的風電和5%的太陽能的情況比沒有風電太陽能整個系統的運營成本降低了大概40%以上。還進行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定量分析,有很多的非常有益的研究成果。
  根據這些研究項目和具體的實踐的總結出來的幾點建議,首先就是一方面要除了增加電網的調風特性,風電場應該像常規電場一樣,在某些方面具備類似的調節特性。比如說風電場應該提供無功功率和參與電壓調節,為維持系統的穩定性,風電不能在電網有擾動時斷開。其次要有嚴格的并網標準,這個標準是強制性的,這個意味著對風電機組和風電場在功能和特性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意味著風電場一次投資會更大一些。但是這個標準更有利與電網接收大比例的風電,對風電和電網長期發展是有利的。
  最后要為大比例風電提前做好準備,我國目前風電比例總體來講不是很大,但在很多地區中長期的目標是比較高的。總的來講,應該提前做好準備,采取必要措施。比如說剛才提到的風電場應該具備無功率的調節臺階能力,有功率的調節能力,需要對風電場進行間和控制。從電網來講也需要改進和調度運行的規則,也要對風電進行預測。其他的輔助服務的規范,還有荷側管理。要提前做好管理,提前研究接受大比例風電和電網運行和調度產生的影響。提前研究解決方案和采取必要措施,以避免當大量風電建成以后出現問題而帶來的很大的損失和再去采取解決辦法的需要的大量投入。謝謝大家。

丹麥RISO實驗室DTU教授Jens Carsten Hanse演講

  Jens  Carsten Hanse:各位下午好,謝謝能給我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談一下我的看法,有關風能方面研究的情況,我從丹麥的情況主持了一些工作情況給大家一下介紹。
  給大家介紹一下一些背景情況以及面臨一些挑戰,以及在未來研發方面一些動力,以及這方面一些考慮,以及介紹一下國際合作。
  我主持是哪些工作?我是丹麥這樣的一個機構,1月1日大家都知道可能要看一下文件,我們要改成DTU風這個機構了。我們屬于丹麥理工大學,是DTU,是07年并入這個大學。1月1日我們變成了這個風能性,變成DTU風能性,從此可以看到我們特別重視這個品牌,我們的歷史,我們的發展的精力。這是大家可以期望的,這是給大家透露一個信息。我們DTU,風能性,業務不變,名稱升級了,還有大學其他的一些朋友,我們做一些深化的風能研究工作,我們宗旨是不變的,我主持就是這個工作,76年就開展這樣的專業。
  講一下我們遇到的挑戰,從行業來說遇到的挑戰也是很大的,當然機遇是與挑戰并存,需要在研究和科研方面做工作,我們來迎接這樣的挑戰,滿足需求,達到綠色能源。到2020年綠色能言占這么大的比例比重,確實調整太大了。我們需要做前瞻性的研發,作出應有的貢獻。時間很短,2020年,還要展望2020年以后,這個是很近了。我們現在要設計和生產的是現在,我們要研發超越現在這個時間。
  有什么挑戰呢?從丹麥的情況來看,這是個綠色都是風機的情況,在我們動手比較早的領域,這個方面我們歷史最長,就是海上風能的利用,還有跟英國一塊,海上風能的利用都是領先,最大的兩個國家。
  我們領土無法擴大,我們風能可以擴大,總的目標就是向海洋發展,要把這個形勢格局整個改變,這個海上經驗很豐富了,但是又有新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新的經驗,確確實實需要盡全力要搞新的項目和方案。看一下歐洲的情況,歐洲也有很多新的海上風電還有很多他們能夠為實現202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來做貢獻。如果我們把看海上風電增長百分比的話,海上風電增長比例非常之大。海上風電對于系統資源的整合以及系統的運行方面,我們知道應該怎么做,這雖然是一個挑戰,但是我們知道怎么解決這個辦法。
  看到今天丹麥的情況,我們25%的電力是來自風能,新政府剛剛上任,我們有一個新的方案,規定到2020年我們電力達到50%來自風能。前一屆政府規定是40%,這一屆政府規定是50%,挑戰就是50%目標要實現的話,我們還是要走到海上去的。我們國家丹麥是一個風電很多的示范國家,我這么說的意思是我們走在在座各位之前,我們就已經來應對風電發展當中的一些挑戰了以及相應的政策。丹麥的政府和研究機構和企業他們聯合在一起來共同的研發,來解決這些風力發展的問題,所以我們是示范國家。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做示范,而且我們將繼續研發策略,在各個方面來推動風電的發展,我們必須這樣做。
  整個研究的內容,這里面很多,不用一個一個談了。這里是有跨國境的嚴重研究的成長我們并不做具設備的設計,我們對于研究的方式是有選擇的,我們做研究的目的是能夠讓丹麥,讓我們國家實現我們所制定的目標和應對我們面臨的挑戰。我們密切的與各方合作,我們來解決具體的問題,我們同時在開發合作。我們工作的方式來探尋我們如何能夠解決風電技術當中的問題,如何通過我們今天所掌握的知識,如何把新的技術應用在風電當中,如何利用這個技術,我們還進行測試和實驗,我們一直沒有中斷過,還要做全面的測試。
  我們擁有一些最新的風電場,我們有7個測試廠,我們現在正在開發丹麥最新的風機測試平臺,這里面8兆瓦的機組。我們要開發新的測試平臺,現在葉片的半徑越來越大,我們也在開發新的測量、計量的技術。一方面我們開發像傳感器,還有有Lidar,風和定位和控制。我們的理念是把丹麥的理念和歐洲的研究機構協調起來,我們希望能夠推動很多大量的技術進步,那么通過這些技術我們來研發新的更高效的風機。我們也要了解設備內部在運行的時候他們在發生一些什么樣的變化,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測試平臺。我們現在還在繼續開發,我們也和中國開展合作,我們還和世界各地風電產業一起研發方法學,當然我們的研發過程是很透明的,我們歡迎各位和我們共同開展研發。我們有一個技術模擬軟件,這個軟件適用于研發、研究,也適用于商用。我們用這個軟件來模擬風機葉片的運行狀況。在中國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網站上可以看到我們在中國的合作的內容,這個網站可以看到一些合作項目的報告。
  我們的挑戰是什么呢?挑戰有多大呢?我們的挑戰是多層面,而且我們希望在具體項目幫助中國不管是陸上風電還是海上風電,我們研究這方面有很悠久的很強的歷史。我們面前有很多工作,集成這塊也是我們重要的內容,我們現在很幸運,我們2008年集成25%的風能,我們目標是2020年50%的所有電力是風能,我們要做大量的集成工作,無論是在陸上還是海上。我們看我們的合作,我們目標是2020年50%的電力可以用風電來滿足,有6個GW的裝機量可以實現。
  我們談一下在全球合作伙伴關系,我們談到了很多關于丹麥的任何東西都是有歐洲背景的,丹麥是我們的國家,你們有你們國家在這里,其他國家。所以我們不同的國家、地區之間是要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我們那個地區我們已經發起了風能的委員會,我們制定了計劃,通過歐盟我們建立了風電技術平臺,我們也建立了歐洲的風能技術的平臺。我們通過歐盟來開發項目,來處理,來應對歐洲所面臨的風能方面的問題。
  此外我們還有EERA,也就是歐洲的能源研究聯盟。這個研究聯盟在歐洲我們是共同領導這個聯盟風能的研究。在這方面我們開展了很多合作,還有在整個歐洲開展了很多合作。我們要處理的是中長期的研究來共同開展這個研究,來滿足歐洲的需求。
  我們在歐洲歐盟委員會,我們告訴他們,我們認為應該做哪方面的研究。我們的工作就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的。我們還有一個研究項目是一個叫做UPWIND,歐盟一體化的項目,參與國家有11個國家,有10個研究機構,11所大學。現在我們正在完成一個項目的建議,我們來研究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技術來實現最新的技術解決方案,來改變現有的技術,這是我們要做的事情。所有這些內容我們都做,Twenties是歐洲另外一個大的示范項目,是西班牙一個電力公司發起的,這是歐洲最大的一個研究機構,把風電做集成的項目。我們在這個項目里邊的角色是很有趣的,我們把這六個歐洲示范工程把它放大到全歐洲,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示范工程進行放大,我們現在正在從示范工程收取他們示范的結果。
  我們還發起了一個野心勃勃的丹麥和中國的一個教育合作,我們在北京成立了一個教育中心,這是丹麥和北京共同投資的一個教育中心。我們剛聘請了第一個博士就開展風的博士學位的研究。我希望在今后2012、2013年的風能大會上,我們就能聽到丹麥中國風能教育中心的研究成果了。
  這是我們在過去幾年里邊做的很多大的項目,我們所有同事都很有經驗,我們一直是在研究如何把模型變成真實的風能發電設備。我們可以在家里做這些事情,我也可以坐在我自己的辦公室里邊,我也可以用我自己的模型來做這些工作。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分享我們開發的這些模型,讓所有人都來使用我們的數據,如果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才是最有趣的。尤其是我們如果能把我們的研究成果分享給商業合作伙伴,那才是有趣的事情。我們希望和在座各位分享我們的成果,分享我們的模型。如果我們的成果對商業適用的話,對所有人都應該是適用的。那么我們有16個合作伙伴都把他們的模擬結果給我們。這是另外一個研究項目,我們要進行流的準確入網模擬,所有這些研究工作我們希望共享,我們不希望每個人做自己的研究,到頭來誰也不認識誰,誰也不知道別人的研究成果。我們也看到了CFD軟件在這個地方,我們認識到用這個軟件的人比真正解決問題的人他們都是很重要的。這種研發我們邀請全世界都一起來參加推動風能的努力,我們共享這種共同努力的結果。
  那么在這里我們有一些文件你們可以下載,這里我們要感謝所有參加合作研究的合作伙伴和機構,也包括你們在座其中一些同仁,謝謝。

 

【延伸閱讀】

標簽:

閱讀上文 >> ABB首次推出風機控制與保護系統
閱讀下文 >> 維斯塔斯獲美國101兆瓦裝機容量風機訂單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10909&page=13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平潭县| 遵义市| 辰溪县| 盐边县| 广德县| 嘉兴市| 洪洞县| 德安县| 柳河县| 隆子县| 翁牛特旗| 台湾省| 尼木县| 阜新市| 桂阳县| 根河市| 海兴县| 凯里市| 江安县| 元朗区| 永胜县| 民县| 阜南县| 陆河县| 潮安县| 阿巴嘎旗| 绥棱县| 定边县| 崇左市| 靖安县| 天等县| 宜兰市| 饶平县| 澄迈县| 珠海市| 平南县| 江永县| 惠安县| 兴山县| 涞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