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仿佛每個冬天都是這樣開始的,一場似雨似雪的天氣就拉開了氣溫下降的序幕。而剛剛結束的2011北京國際風能暨展覽會顯然余熱未央,在國內外600余家行業廠家的盛會上,北京能高2MW電勵磁風電變流器閃亮登場,吸引了眾多中外參展觀眾的眼球。
受國際風電開發趨勢的推動,從技術路線以及環境能源的角度考慮,電勵磁技術成為了風電變流器發展的主流技術之一。2011年年初,北京能高開始成立專門的研發設計小組專攻2MW電勵磁風電并網變流器。經歷設計、組裝、調試三個階段的緊張工作,歷時8個月,2011年10月,金秋璀璨之時,北京能高2MW電勵磁風電并網變流器研發下線,如期亮相!
此舉具有多項重要的意義:其一,以電勵磁發電機代替了永磁發電機,緩解了受稀土價格上漲導致的永磁發電機成本上漲問題,電勵磁技術大大降低了風電機組的整機成本;其二,電勵磁技術目前尚屬于國內領先技術,此次我們在原來永磁變流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勵磁的單元,使它不僅可以應用于永磁發電機,還可以應用于電勵磁發電機,更靈活的為市場所需服務;第三,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上,我們采用了更加緊湊的并柜式,使其體積更小,更有利于塔筒布局;最后,重要的一點是,增加了低電壓穿越的功能,滿足我國能源局最新頒布的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中對低電壓穿越的要求,將大大避免風機在電網電壓出現波動時候的脫網問題。

2MW背后的能高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MW電勵磁研發成功的背后自然也走過了一條“磨煉”之路。8個月披星戴月,幾乎穿越了春夏秋冬,以周飛、趙志軍、蔣平、王申平、姚修遠、黃津、李友敏等人組成的研發小組的成員們至少在這一季是將“電勵磁”奉為核心關鍵詞的。盡管現在講到當時遇到的困難,項目組負責人周飛只是簡單的一句:“工作量大、進度緊、人員少,還有成本壓力、產品質量壓力。所以唯有加班加點研究,保質量趕進度吧。”
這一句話蘊含的重量其實并不輕,2MW電勵磁研發的3個階段,他們勇士一般闖關、闖關、再闖關。在最初的研發設計階段,為了保證研發進度和質量,項目組成員將設計方案反復討論論證,多次召開公司級產品討論會,請相關專家指導,最終將一件近似無形的方案修葺雕琢成型。在5月份召開的客戶評審會上,項目組成員周飛解說、王申平演示,為評審組完美演繹了2MW的設計原理。
順延而至的是組裝階段。項目組成員蔣平提到了兩位“勇士”:“由于是首臺樣機,安裝難度特別大,同事趙朋和王鵬分別負責一次裝配和二次接線。可以說他們是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難關,連續幾周,都是利用班后的個人時間仔細研究原理圖和接線圖,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為設計為結構改進提供了很多寶貴建議。”
緊接著迎來了調試階段。周飛說:“為了保證試驗進度,相關調試人員姚修遠、趙志軍、黃津在工廠吃住一個月,每天平均工作14小時(有幾次為了長時間運行考核,工作到凌晨2點),解決了系統諧振、并網低次諧波等技術問題,圓滿的完成了樣機調試工作。”
可以說,我們在春暖的時候種下了2MW電勵磁的夢想種子,8個月的精心培育,夢想照進現實,2MW電勵磁風電并網變流器終于亭亭玉立。這個過程是艱辛的、緊張的,但同時更是希望的、歡欣的。在剛剛結束的2011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上,北京能高2MW電勵磁新品發布,負責人周飛分別接受了業內著名媒體《POWER電力》及《風電通訊》的采訪。感謝這些敬業并樸實的能高人,項目組成員無論是誰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都會談到同事的付出、公司的投入,卻從不言自己的工作,可是2MW電勵磁的成功研發儼然已經將他們所有的付出寫進能高的榮譽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