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格局于2025年發生深刻重構的背景下,中國風電產業憑借全產業鏈優勢,正加速推進全球化布局。這一舉措不僅是中國實現 “雙碳” 目標的戰略延伸,更是構建新型能源安全體系的關鍵支點。從能源安全視角來看,中國風電出海已遠超單純的市場擴張范疇,演變成一項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系統性工程。

能源安全:風電出海的戰略底層邏輯
中國風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為能源安全筑牢了堅實后盾。截至2025年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5.73億千瓦,同比增長22.7%,其中陸上風電5.28億千瓦、海上風電4420萬千瓦1。2024年全年新增裝機7982萬千瓦,連續多年穩居全球首位2。國內市場的這種深度培育,讓中國風電企業擁有了平抑國際市場波動的韌性,成為應對全球能源供應鏈風險的 “壓艙石”。
能源安全的核心在于供應多元化和技術自主可控。中國風電企業通過海外布局,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歷史性跨越。2024年,沙特阿拉伯、烏茲別克斯坦、巴西、埃及和哈薩克斯坦成為中國風機出口的前五大目的地,合計占比近六成3。這種分布式布局有效降低了對單一能源通道的依賴,正如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能裝備分會副秘書長年方清所言:“風電出海的本質是通過地理空間的全球化布局,將能源安全邊界從本土拓展至全球,同時利用多元市場的差異性分散風險。這一過程不僅是企業戰略選擇,更是能源安全理念的進化——從封閉自保轉向開放協作,以空間多元化換取系統穩定性,最終構建更具韌性的全球能源安全網絡。”
產業鏈協同:從設備輸出到安全生態構建
中國風電出海的核心競爭力體現在全產業鏈協同上。累計至2024年底,金風科技、遠景能源兩家企業占風電機組累計出口容量的80%,其中,金風科技累計出口2748臺,總容量為9790.8MW;遠景能源累計出口1600臺,總容量為6838.6MW?。這種龍頭企業帶動效應,有力推動了中國風電標準、技術、服務的系統性輸出。在埃及蘇伊士灣1.1GW項目中,中國企業與沙特開發商ACWA Power的深度合作,不僅輸出設備,更實現了技術標準的本地化適配?。

在風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中,潤滑系統對設備可用率起到決定性作用。風電齒輪箱、軸承等核心部件在高溫、高濕、高鹽霧等復雜工況下運行,這對潤滑油的極壓抗磨性、氧化安定性提出嚴苛要求?。風電齒輪箱、軸承等核心部件在高溫、高濕、高鹽霧等復雜工況下運行,這對潤滑油的極壓抗磨性、氧化安定性提出了嚴苛要求。國際潤滑油企業通過技術協同,為中國風電出海提供了關鍵支撐。以埃克森美孚為例,其遍布全球的服務網絡與深厚的國際市場信任基礎,能協助中國企業快速落地本地化維護服務,有效幫助消解海外客戶對運維能力的顧慮;其針對風電等新能源行業推出的 “全生命周期潤滑管理解決方案”,借助定制化配方和智能監測系統,幫助中國風電企業降低了海外項目中的設備故障率。在沙漠這類嚴苛環境下,這種專業潤滑方案幫助保障了風機在高溫下的持續穩定運行,成為產業鏈安全的重要一環。

安全共同體:從商業成功到全球治理
中國風電出海正進入“安全驅動”新階段。近三年,中國風電出海訂單量實現了世界矚目的“三級跳”?。這種增長不僅源于商業邏輯,更深層反映了全球能源安全治理的新需求。“千鄉萬村馭風行動”以分布式風電理念激活中國鄉村能源轉型,這一模式正通過中國風電企業全球化布局,在發展中國家落地生根,成為當地能源自主化新范式。
更深層的協同體現在本地化生產網絡的構建上。中國企業在推進海外項目時,正逐步從設備出口向技術輸出轉變。通過在目標市場建立維護中心、培訓本地技術團隊,將中國風電的運維標準與本地需求深度融合。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供應鏈中斷風險,更通過知識轉移提升了東道國的能源自主能力,形成了可持續的安全合作生態。

2025年的中國風電出海,已進入 “安全驅動”的新階段。當保山市86萬千瓦新能源項目優選經驗被復制到海外,當分布式風電理念在全球落地,中國風電正以全產業鏈優勢重塑全球能源安全格局。未來,隨著技術標準持續完善、產業鏈協同深化,中國風電出海將從商業成功邁向安全共贏,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綠色動能。在這個過程中,從核心設備到精密潤滑的每一個環節,都將成為能源安全網絡不可或缺的節點。
*引用
[1]政策紅利疊加出海機遇 風電板塊估值有望迎擴張周期-金證研
[2]國家能源局:2024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7982萬千瓦
[3]財 新網:2024年中國風電機出口創新高 2025年勢頭仍強
[4]中國風電產業地圖-風能專委會CWEA
[5]向綠而行 因鏈而興 中國風電出口開啟全方位比拼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6]集中潤滑系統_工程機械潤滑
[7]出海訂單三年翻四倍,全球風電市場正在上演“中國時刻”-中國能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