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國家電網公司還在寧夏、青海等中國西部光能資源豐富地區,開展了大規模光伏發電并網運行試點工程建設。并先后成立國家能源大型風電并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國家能源太陽能發電研發(試驗)中心。
據國家電網公司透露,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經營區域內,新能源接入量已經達到5383億千瓦時,風電并網容量已達到4394萬千瓦,并已全部納入風電功率預測范圍。
74座 智能變電站實現信息網絡化互動化
智能變電站是智能電網建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銜接智能電網發電、輸電、變電、配電、用電和調度六大環節的關鍵。智能變電站在技術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滿足智能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未來智能電網將有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輸電技術及裝備應用,以及間歇式分布清潔能源接入,這將對變電站智能化水平提出嚴峻的挑戰。降低干擾、保證電網安全可靠運行,優化能源接入與分配,都成為變電站智能化的重要內容。
在智能變電站建設中,國家電網公司不僅促進了原有電力一二次設備發生革命性變化,在變電站技術標準制定方面也取得了良好進展。如變電站信息一體化平臺、智能組件、IEC61850及網絡通信技術、一體化電源系統源端維護等均實現了重大突破。
據了解,自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北川智能變電站即國內首座投運的智能變電站至今,國家電網公司已經新建或者改造74座智能變電站,涵蓋110(66)千伏~750千伏不同電壓等級。而且,智能變電站實現了信息數據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以及高級應用互動化。
32個 智能小區/樓宇讓民眾享受智能生活
智能電網建設,不僅肩負著有效利用能源、緩解能源與國民經濟發展矛盾的重擔,還承擔著服務民生,服務百姓幸福生活的責任。作為電網末端的用電環節,其智能化水平與人民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從智能小區與智能樓宇建設、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接入,以及到智能電能表的應用推廣,國家電網公司在拓展服務范圍的同時,也讓人們充分體會到智能電網給生活帶來的好處。
以重慶加新沁園智能小區為例,該小區建設包括用電信息采集、三表集抄、智能用電雙向互動、三網融合、分布式能源接入、電動汽車有序充電、低壓配網自動化、95598系統集成、需求側響應等內容。對于該小區的1334戶居民來說,他們已經充分享受到智能小區的智能與便利。
據國家電網公司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在北京、重慶、河北共建設了32個智能小區/樓宇。同時完成了26個網省公司系統采集主站建設。智能小區與樓宇,不僅實現了智能用電的雙向交互,而且,通過智能化建設,為居民構建了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