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風電發達地區歐洲相比,中國的風電場業主對風電機組的運行維護預算比較低。在機組交付使用初期,運行維護也許可以做得很便宜,但長期來看這是不值的。歌美颯已經把目光延伸到了10到15年以后的設備運行狀況,解決好了,風機可以服役25到30年;解決不好,業主將承擔無法預計的損失。
在歐洲,運行維護的費用占比達到總投資的10-15%。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在運行10到15年時,風電機組的可利用率開始下降、運行維護的成本卻突然增高。
通過研究和實踐,歌美颯摸清了風機在15年左右時會出現哪些問題,以及這些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有些問題可以通過“保守治療”,另一些問題則需要改裝、改造或者更換零部件,畢竟設備制造商更加了解自己生產的風機。現在,歌美颯生產的最老的風機已經升級改造完畢。
風機維護的好不好,不是歌美颯說了算,歐洲的行業慣例是通過獨立第三方的審計鑒定,審計內容包括多項指標,如可利用率等。
中國風電機組的維護市場剛剛起步,目前多數業主還沒有完全認清它的重要性,有些業主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自己維護,有些則完全依賴設備供應商,靠維護人員去修風機,沒有重視到技術、改造等手段,慢慢形成了類似于“人海戰術”、“撲火”的模式,長此以往,問題會越來越多。況且,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上升,這種主要靠人員的“保姆式”服務難以持續。
在風電場,歌美颯的維護人員確定為每5萬千瓦4個人;現場上層是葉片等大型部件大修中心、備用中心、技術支持等,覆蓋一定區域內的多個風電場;再上一層是區域的監控中心;頂層負責調度、運輸、監控、技術、研究等統籌工作。四個層級構成一套運行維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