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汽輪機廠與奧地利Windtec公司聯合設計開發2.5兆瓦雙饋式變速恒頻風電機組,計劃7月完成樣機裝配工作,樣機將安裝于內蒙古茂名風電場。
產業鏈瓶頸將逐漸消除
業內人士表示,風機國產化將為我國風電行業提供有力的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形成國內風電裝備制造能力,為2010年以后風電快速發展奠定裝備基礎。
事實上,截至2008年底,全國風電裝機已超過1200萬千瓦,提前實現發展目標。光大證券分析師王海生預計,國家為拉動投資大力發展新能源,各大電企將投資重點轉向風電領域;以及國內風電設備產業鏈規模迅速擴張,將刺激市場高速增長。
此前,國家發改委有關專家表示,我國風力發電的實質目標不是裝機數量的增長,而是大力推進風電設備特別是整機的國產化進程。而目前,風電機組技術研發和設備制造能力偏弱制約了我國風電設備發展。
“5家企業研發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電機組,初步具備了獨立設計能力,為國內風機整機企業占領國內市場、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CRESP項目辦公室副主任羅志宏表示,目前,與5家企業整機配套的絕大多數零部件已經實現了國產化,難度最大的主軸承和控制系統也有望取得突破。
“整機廠商長期競爭力體現在風機質量、研發能力和產業一體化上。”方正證券研究中心分析師李儉儉表示,隨著國產整機產能釋放及零部件配套能力增強,產業鏈瓶頸將逐漸消除,整機盈利情況持續改善。
此外,通過風機國產化項目,使國產風機具有了較為明顯的成本優勢。羅志宏表示,同一技術檔次的風機,國產比進口價格低20%,比國外品牌在國內設廠價格低10%。他預測,未來隨著風機的規模化發展,國內產品在價格、售后上將具有明顯優勢,國產化份額將不斷提高。
2008年,內資合資企業已占據了風電整機市場76%的市場份額。王海生預計,隨著內資廠商的技術逐步成熟,國內風電設備產業鏈趨于完善,以及國際廠家的價格劣勢,2009年內資份額將達83%。
國產風機份額進一步提升
風電設備國產化、本地化是國內風電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從目前國際國內風電市場來看,兆瓦級風電機組將是我國未來的主力機型,因此,引進、消化吸收兆瓦級風機,并加快國產化,將是風機制造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2005年5月,國家發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風電投資商確保風電設備70%的國產化率,為鼓勵國產化,發改委在特許權項目招標中對設備進行捆綁指定。
業內人士介紹,此前兆瓦(MW)級以上機組基本為進口機組壟斷。我國風力發電機組制造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是制約我國風電產業升級的重要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