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裝風電董事長楊本新
作為中國風電行業的一個快速成長型企業,中船重工(重慶)海裝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裝風電)見證、推動了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日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海裝風電董事長、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楊本新道出了對風電行業以及風電企業發展的見解。
轉型調整是一個必然過程
自2011年,我國風電行業進入轉型調整期。面對當前行業的不景氣,楊本新卻保持著樂觀態度,他認為,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楊本新說:“風電行業經歷了前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后進入調整期,是由當初追求裝機數量轉向追求產品質量和運行效能的一個必然過程,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
風電是政策性很強的產業,新能源產業仍然是依靠政策支持的產業。“中國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政策引導。”楊本新說,“我國的海上風電資源很好,如果利用得好,風電將成為一個主要的電源。對于陸上風電,我希望國家的政策能夠保持穩定支持。如果國家堅持新能源發展規劃、繼續支持陸上風電發展,能夠促使風電行業成為一個龍頭產業,帶動相關制造業的迅速成長。”
楊本新對中國風電未來的發展前景信心十足。他說:“近年來,發展包括風電在內的新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推動能源升級的共同選擇,也是中國能源戰略調整的重要內容。風電作為最具商業化的清潔能源已經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四個堅持”助力穩健發展
在談到海裝風電時,楊本新感觸頗深。
“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源動力是我們最大的法寶”,楊本新說。沿著“自主研發、主導設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路線,依托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科技研發實力,以“國家海上風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荷蘭及丹麥分中心為平臺,海裝風電打造了一支以國家工程院院士、重慶兩江學者領銜的、屬于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針對我國的風況資源、地理環境條件以及客戶需求,海裝風電形成了850KW、2MW、2.5MW、5MW四大系列,常溫∕低溫型、潮間帶型、高原型、出口型、近海型等各型風機。同時,適用于我國弱三類風區長葉片2.0MW風機也已經投放市場。
對于使用壽命超過20年的風電機組這一特殊商品來說,品質與可靠性是最重要的。海裝風電公司的第一臺2MW樣機成為我國首臺通過德國GL認證和德國DEWI測試的大功率風電機組。在設計之初,就將低電壓穿越考慮進去,該2MW風電機組已快速通過國家的低電壓穿越測試和抽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