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埃塞俄比亞電力公司考察團到訪北京鑒衡認證中心,雙方就目前中國的風電產品檢測認證體系以及中國出口風電機組的認證狀況進行了交流。
早在今年2月1日,南非能源部就發布公告,在其可再生能源項目招標中采信鑒衡認證中心(CGC)的風電設備認證證書。這表明鑒衡認證的證書同挪威船級社(DNV)、德國勞氏船級社(GL)、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L)等世界知名機構的證書一樣,成為風電設備進入南非風電市場的通行證。
鑒衡認證的國際化步伐是從風能技術與國際接軌開始的。在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看來,要邁出鑒衡認證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關鍵還在于團隊要具備風能認證的技術能力。
“到歐洲去領略最先進的風能技術,彌補中國風能認證機構與國際接軌的技術短板”,成為秦海巖2003年最想做的事情。此后的4年間,鑒衡認證先后派員到德國、丹麥等國學習風電技術和流程。
2007年7月18日,鑒衡認證向華銳風電頒發了首張風電機組認證證書,這也是中國風能行業的首張認證證書。回顧鑒衡認證的歷程時,秦海巖說:“鑒衡認證已經實現了保障設備質量、促進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這兩大戰略目標,目前正在推進的認證結果采信國際化已上升為鑒衡認證服務中國風電企業‘出海’的核心戰略。”
據BTM統計數據,2010年、2011年連續兩年,中國都有包括金風科技在內的4家中國風電整機制造商進入全球銷量前10名。但是,從這些制造商的銷售份額看,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一直是中國風電制造企業最為薄弱的環節。
“我們一直在尋求風電整機出口,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就是得不到國外市場的認可。” 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盡管我們的機組質量沒有任何問題,對售后服務以及設備維護作了承諾,只是因為我們缺少了一張權威認證機構頒發的認證證書,還是被擋在了目標市場的門外。”
顯然,中國風電產品遭遇了國外市場的認證壁壘。海外風電市場對認證的要求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來自政府部門的強制性認證要求,另一種是政府部門對認證不作限定,但項目開發商、投資人、金融機構以及保險公司會對設備采購提出認證要求。
盡管獲得一張國際知名機構的認證證書就意味著獲得了產品“出海”的一張通行證,但由于各國市場對認證的要求以及在采信哪家機構的結果方面并不一致,一張證書并不能“通吃”海外市場,這種情況不僅增大了企業的認證成本,也使一些企業在獲得國外機構認證證書的同時也錯失了目標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