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海上風電場設計項目總工程師林毅峰在年前舉行的“中國-挪威海上風電專題論壇”上表示:“預計今年3月底,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將得到國家能源局的核準。”
更有消息稱,包括上海臨港海上風電場10.2萬千瓦項目、長江三峽集團江蘇響水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山東魯能江蘇東臺海上風電場20萬千瓦項目,預計均在2013年開工建設。尤其是江蘇東臺項目,作為山東魯能2010年在第一次海上風電特許項目中的中標項目,其如能順利開工,意味著第一期項目“破冰在即”。
根據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底,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00萬千瓦。有業內人士計算,目前國內除上海東海大橋一期10.2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和龍源如東潮間帶示范項目(18.2萬千瓦)屬于比較大型的項目之外,其余的海上風電項目均以不超過5000千瓦的裝機容量為主。
“實際的海上風電裝機總量估計不過30萬千瓦左右。一期四個特許項目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開工,第二期招標也沒有時間表,現階段厘清程序,盡快拿到項目審批是這些運營方的頭等大事。”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摸清我國實際可用于風電開發的海域規模,繼而實現海上風電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對接是目前要做的首要任務,否則海上風電項目‘卡’在審批的現狀恐難改變。”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表示。
如果要按期實現規劃目標,就意味著在剩下的3年中,仍有400萬千瓦以上的裝機空間。
針對海上風電所特需的大兆瓦風電設備將成為這個市場中的第一戰場,設計企業均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