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風電的蓬勃發展, 從2009 年開始,巴西政府啟動了第一輪風電開發招標計劃,風電招標制度的引入成為巴西風電發展的轉折點,極大地刺激了風電產業發展。
“2009 年以來,( 巴西) 共舉行了8 輪風電招標,招標的總裝機容量超過850 萬千瓦,這保證了5年內風電發展的強勁勢頭。”巴西國家能源局一名負責人樂觀預測,到2017 年巴西就可實現1000 萬千瓦的風電裝機,比原定目標提前8年。
在風電公開招標過程中,遵循“價低者得”,只有報價最低的企業才會獲得政府的并網供電授權。
巴西最廉價的電力是水電,每千度水電價格僅為80 雷亞爾至90 雷亞爾(1 雷亞爾約合0.5 美元), 隨著風電市場競爭加劇,風電成為繼水電之后,最便宜的能源。
不過,有喜亦存憂。首先,巴西輸電系統建設明顯滯后。巴西電力交易商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由于缺乏配套的輸電系統,2013 年有59.4 萬千瓦已裝機組未能納入統計。
其次,巴西政府保護本土企業,強制要求開拓巴西風電市場的廠商必須要滿足風機生產一定比例的本土化生產。而本地風機零件價格高于進口,要達到巴西政府的規定會令風機成本提高20% 左右。本來巴西風電就是平價上網, 利潤很薄,這樣一來,進一步擠壓了外國企業的利潤空間,令其難以立足。許多公司干脆選擇離開或者不涉足巴西風電市場。
再次,巴西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較高,即使是普通的商業銀行貸款的成本也比較高。而根據規定,只有達到國產化指數的公司才能獲得巴西國家發展銀行的融資。
最后,風電機組制造業產能過剩現隱憂。業內人士指出,巴西風電整機市場已現供過于求的苗頭。
為在巴西風電市場立足,企業大多都得選擇在巴西本地建造工廠,這令巴西風電整機產能一再飆升。目前巴西整機需求約在每年200 萬千瓦左右,遠低于目前500 萬千瓦的生產規模。如不能有效化解控制這一苗頭,那未來一場風電機組制造業行業的重新洗牌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