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額從5.8億增至34.46億元,華銳風電(3.06, -0.05, -1.61%)(601558,SH)連續兩年交出了凈利虧損的成績單。按照相關規定,公司已于5月5日被上證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簡稱變為“*ST銳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通過對華銳風電電力客戶以及上游供貨商的采訪了解到,華銳風電正遭遇供貨商的“叛逃”,而下游某些客戶也已因各種原因不再接受公司供貨。同時,信用評級公司中債資信在最新發的報告中,對華銳風電一直作為“賣點”的“兩海戰略”提出質疑,稱“‘兩海戰略’效果不佳”。
“披星戴帽”之后,如何扭虧成為華銳風電目前棘手的問題,公司總裁劉征奇日前公開表示今年必須扭虧為盈。
至于要以何種舉措來扭虧,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向記者表示,除了削減成本、減少開支、拓展市場外,華銳風電并沒有太過良好的措施。
“兩海戰略”效果遭質疑
海上風電場和海外市場,也即“兩海戰略”曾是華銳風電的優勢,且一直是公司的“賣點”。即便是在風電行業進入寒冬的近兩年,華銳風電高管亦在不同場合強調,公司在海外及海上風電兩塊市場的優勢,并稱將會堅持“兩海戰略”。
不過,中債資信研究報告直言,華銳風電“‘兩海戰略’效果不佳,內外交困下公司市場份額大幅萎縮”。其解釋稱,公司前期堅持 “兩海戰略”,大肆擴張產能規模和設立海外子公司,但因國內海上風電場建設進展緩慢、海外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來自發達國家的“雙反調查”,公司“兩海戰略”實際執行情況低于預期。
據記者了解,華銳風電在過去兩年針對海外市場一直在采取裁撤子公司的策略,從華銳風電的財報來看,其海外市場近年一直保持營收增長態勢。公司2013年報顯示,其海外市場營收為8.37億元,占整體營收36.6億元23%的份額。但同樣也在推行“兩海戰略”的金風科技(8.76, -0.30, -3.31%),其海外市場去年實現銷售收入13.6億元,占總營收的11.06%。
劉征奇日前對媒體再次強調了公司海上風電的優勢,但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其國內海上風電推進速度依舊緩慢。
目前受證監會[微博]立案調查、管理層連續變動等多種因素影響,華銳風電經營環境并無好轉,公司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僅為90萬千瓦,連續3年下降,新增裝機容量僅為金風科技的四分之一,而在2010年公司新增裝機容量是金風科技的1.17倍。
中債資信稱,華銳風電的大規模存貨和應收賬款占用營運資金并存在減值風險,未來公司仍將面臨較大的去庫存和應收賬款回收壓力。
華銳風電2013年報顯示,截至2013年末,公司依舊有72.8億元的存貨,同比下降14.9%。不過記者發現,保守估計按照華銳風電2013年36.6億元的營收估算,單純消化這部分庫存亦需要將近兩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