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電力價格制度(Green Power)在全球許多國家內制定實行,其價格形成機制是由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產品的價格,包括可再生能源電能、熱能以及交通運輸燃料等,由消費者按照規定價格自愿認購。其中美國、德國、意大利以及荷蘭等是實行此種制度的典型國家。除消費者個人和企業自愿綠色購買之外,一些國家政府同樣要求公用事業或電力供應商強制使用綠色電源產品,以支持、促進本國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的快速發展。
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
今后,隨著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消費市場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戰略地位愈發突顯,對全球能源供應體系與消費模式產生深遠影響,未來的能源供給模式也將隨之發生根本改變。
2012年以來,隨著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水平的提高,其設備制造成本持續下降。據統計,全球太陽能光伏組件價格下降幅度超過50%,陸上風機價格降幅達到5%-10%。因此,生產成本的大幅度下降使得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逐漸具備了同傳統化石能源相競爭的成本優勢。長遠來看,成本不斷下降使得可再生能源越來越有競爭優勢。
近年來,在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世界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業規模繼續擴大。歐盟、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信息署、世界銀行等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紛紛調高未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市場份額預期。如IEA世界能源展望(2012)預測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發電市場占比將達到31%;GEA全球能源評估(2012)預測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全球發電市場占比將達到62%等。
今后,上網電價與配額制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政策的應用將更加廣泛。一般而言,上網電價適用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起步階段,配額制則更多的應用于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成熟階段。上網電價的應用以歐盟地區最為明顯,且有逐步擴大趨勢;配額制主要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廣泛實施且取得良好效果,今后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廣泛應用。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同時風電、光伏技術進步也導致發電成本顯著降低,一些國家開始下調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或減少財政補貼,支持力度出現減弱現象,同時增加對可再生能源設備及發電的稅負。總體而言,今后在國際經濟形勢、傳統化石能源緊缺以及地緣政治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各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支持將出現進一步分化。
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的總體發展實踐表明,注重建立并形成廣泛多樣的市場機制已成為促進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的共識與重要驅動力。現階段可再生能源開發成本高,需要政策扶持,因此設計了上網電價等激勵政策,對現行的電力市場而言是一種扭曲。隨著開發成本的快速降低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可再生能源將逐步達到可以和常規電源競爭的水平,最終不需要政策扶持,實現自身良性發展。因此,長遠的發展趨勢是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激勵措施和政策設計,讓可再生能源逐步融入和倚重電力市場,同時創新包容互補的市場機制,協調可再生能源和常規能源的利益關系,共同保障電力長期供給安全。
(作者供職于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技術經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