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海上風電產業健康發展,鼓勵優先開發優質資源,近日發改委制定了海上風電上網電價。這一價格政策,為長久以來相對沉寂的海上風電市場提供了盈利預期。
根據發改委文件,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85元(含稅,下同),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每千瓦時0.75元。
對于這樣的定價,多位風電開發商均感覺價格偏低,但已經可以保證盈利,如果未來各地方繼續出臺補貼政策,盈利空間將進一步增加。
盈利預期
發改委鼓勵通過特許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業主和上網電價。通過特許招標確定業主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照中標價格執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規定的同類項目上網電價水平。
該價格出臺后,一位龍源電力內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價格偏低”,特別是近海項目價格偏低。一位中廣核內部人士則告訴記者,價格屬于“比較理性”,但是按照公司內部的測算,“按照國家給的這個價格,海上風電項目內部收益率到8%已經不錯了,有些機構測算的10%是不可能的。”
上述中廣核內部人士指出,國家的電價政策出臺后,相應的各地方也會出臺地方的補貼政策,如果加上地方的補貼,收益率能更好一些。目前,只有上海出臺了針對海上風電的地方補貼政策,為0.2元/千瓦時。
此次,發改委只制定2017年之前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對于2017年及以后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將根據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項目建設成本變化,結合特許權招標情況研究確定。
800億裝機市場待啟
我國擁海上風資源儲量豐富,但開發規模偏低。
“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投入運行海上風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重點開發建設上海、江蘇、河北、山東海上風電,加快推進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和海南、遼寧等沿海地區海上風電的規劃和項目建設。
但是,由于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一直不明朗,加之海上風電涉及海洋部門、漁業、能源、國防等多個部門,風電場規劃與海洋功能區劃、海岸線開發規劃、國防用海規劃等協調難度大,海上風電進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