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配額總量約1.6億噸,CCER最大需求為1600萬噸,無地域限制,也無本地CCER獲備案。
上海規定CCER使用比例為年配額的5%,配額總量約1.6億噸,CCER最大需求800萬噸左右,無地域限制。其中,上海只有華能上海燃機電廠天然氣發電一個項目,預計溫室氣體年均減排量為109.27萬噸,僅占800萬噸的八分之一。
北京的抵消比例同上海一樣,也是5%,配額總量5000萬噸,CCER最大需求量為250萬噸,其中至少一半為本地需求。目前北京市有兩個碳抵消項目,一個是華能北京熱電有限公司的天然氣熱電項目年均減排量為27.78萬噸,另一個是順義區造林碳匯一期項目,年減排量約1000噸,只是250萬噸CCER的十分之一左右。
重慶將抵消比例定在8%,目前有約1.3億噸配額,意味著可允許約1040萬噸左右的本地CCER進行抵消。與天津一樣,尚無本地CCER備案。
從這些數據來看,明年履約期CCER市場的最大需求將達1.1億噸,其中試點內CCER需求為7261萬噸,試點外需求為4079萬噸。國家發改委備案的90個項目,年減排量約為2000萬噸,其中,試點內備案項目年減排量不足300萬噸。
控排企業對CCER的實際需求能夠釋放多少,與試點配額松緊度、二級市場活躍性、控排企業意識和能力都有很大關系,但從整體來講,CCER采購商對這一市場還是看好的。
北京和湖北試點入市門檻最高
風電、光伏項目受買家青睞
就項目類型方面,國家發改委備案的90個項目, 仍以風電和水電項目為主,其中風電項目最多,共30個,占備案項目的三分之一,水電項目共22個,近備案項目的四分之一。
但項目類別逐步呈現多樣化,農用沼氣項目和光伏發電項目增多,項目數量分別為12個和10個。其他項目類別包括生物質發電項目、瓦斯發電項目、天然氣發電項目、油改氣發電項目、炭黑尾氣發電項目、余熱發電項目、LNG冷能空分項目、碳匯造林項目等。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5家公司中有3家均表示,風電和光伏項目比較受歡迎,風電項目開發相對簡單,且體量較大,光伏項目體量雖不大,但額外性較好,價格也略高。
今年,北京和重慶試點將水電項目排除在外,使得CCER采購商對水電類項目更加謹慎。有2家公司表示,此類項目接受度不高,在議價過程中,可能會壓低價格。
然而,也不乏一些CCER采購商放眼未來全國統一碳市,對項目類型并無特別偏好,更看重CCER的質量和體量,孔晴熙認為,投入二級市場中的量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對于林業碳匯、農用沼氣類項目,雖然具有很高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開發難度較大、體量微小,投入二級市場后,對控排企業履約的實際影響并不大。
李佳耘分析,此類項目的價格主要看買家對價值的認可度,現階段的控排企業還是以履約為目標,更看重CCER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