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文表示,發改委此次風電調價信號帶來的不只是風電“搶裝潮”以及業界對風電設備質量的擔憂,還將對整個風電產業發展帶來巨大影響。長期以來,影響中國風電產業發展的最大問題是并網難。而此次集中大規模的風電“搶裝潮”勢必造成短期內并網項目的劇增,對下一步風電并網帶來更大壓力,進而進一步加重棄風現象的出現。
據了解,擴大風電等可再生新能源的消費比重,被認為是消除霧霾、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選擇。國家能源局為此規劃了十二條大氣污染防治通道,以擴大風電消納,緩解棄風難題。但是,遠水難解近渴,目前規劃中的輸送通道剛剛啟動,預計2016年后才將陸續投入運行。同時,各省220千伏電網的制約越來越嚴重,目前造成限電的瓶頸已經轉移到省內地區電網主變和線路容量嚴重不足等環節。
最令業界擔憂的是,風電“搶裝潮”過后或將出現的“大蕭條”。多位風電人士分析認為,可以預想在2015年“6 .30”調價大限之后,風電建設行業必將迎來一個“低潮期”。建設市場的大起大落,對于已被國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風電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將帶來嚴重打擊。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風電產業的發展對帶動我國產業優化升級意義深遠。我國歷史上鮮有機會在某個產業領域與世界水平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風電產業賦予了我們取得世界領先優勢的戰略機遇。價格調整要以確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為宗旨。
其實,未來要作出調整的不只是上網電價,還包括政府對行業的補貼。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黃少中指出,考慮完善價格補貼機制,促進風電進入市場。同時,將取消分類補貼。對所有的可再生能源企業,不再是按類來分補貼,而是設計一個總的金額,促進風電、光電、水電等競爭,誰的成本低誰先開發,誰的成本高往后排。這樣能夠節省補貼,提高補貼效率。
“風電行業想要徹底復蘇必須要有政策做保障,國家層面的監管政策、并網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必須落實到位,為風電巨頭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風電站的建設和運營環節必須增加投資,國企央企應當挺身而出幫助民營企業脫離困境,其他環節的投資量可以適當放緩”。沈宏文對記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