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我們做智能電網和新能源課題的時候采訪了很多專家、學者,大家對智能電網給予很高的評價。比如之前采訪的一位專家,他說智能電網是一次革命,主要的利好是新能源企業,帶來的是新能源企業的又一次革命,所以這也是這次我們把議題定為新能源再革命的說法。我們也采訪了中科院能源的首席科學家,他說智能電網之未來五到十年中國經濟的一個新引擎。所以,一定程度說,大家對智能電網還是有一定的評價,也比較積極。我們最后給大家提的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國家已經釋放出積極的信號推動智能電網的建設。相對來說,較之以前可能還是比較隱諱的時候,可能智能電網的建設會上一個快車道。你們認為如果智能電網上了一個快車道,它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會不會真正的進入到一個再革命的階段?
畢亞雄:前面已經講到智能電網的必要和重要性,智能電網它的形成肯定是對新能源,包括新能源在內,我們國家多種能源綜合利用,或者說優化配置的一個必須。至于大家爭論的無非就是說,智能電網也好,堅強電網也好,一個實現性,它的成本會怎么來衡量。這個里面需要有一個系統性的規劃,就是智能電網大通道,堅強電網的規劃和電源的規劃必須配套和吻合,這是第一。
第二、的確要有超前考慮。所以,高壓、特高壓、交流還是直流,除了技術問題是屬于科學的規范以外,從經濟可行、從長期可持續發展,就要把現在的考慮與未來必須一體化,不要考慮到臨時以后又改道,這就是我所認為的智能電網的必然性,并且無非就是在體制上,從國家給的政策上怎么來保障,也不單一是一個簡單市場化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電力系統的特點發輸供用同時完成,所以它的市場化一定是有限的。當然,計劃性它也是帶有市場性質的,提前一年,提前五年,提前十年,甚至這也是一個占領市場的表現。所以,恐怕要市場手段和能源的政策要相互結合和呼應起來才行。
宋旭丹:因為咱們今天在座的都是中國的電力專家,都是業內的大腕兒。我想也可以把法國的一些實踐以及現在它對能源轉型的一些政策上的考慮跟大家分享一下,也許可以對中國進一步的發展和革命,能夠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在發電口徑來講,它是動態的,根據每年需求條件,氣候條件,以及各個裝機不同的特性,它的大修的安排等等,每年它是一個動態的。平均下來核電在煤電年度的總發電量的比例這幾年都是在75%到82%左右這樣一個范圍。它的可再生能源也能夠達到10%,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10%。實際上在法國,它基本上是單位發電量的碳排放量非常低,在整個歐洲是很低的區域了,法國是歐洲最低的過程。它之所以能形成這樣的局面,我覺得它跟剛才談到的體制、機制、技術、配網、輸網以及發電的各種構成有關系。
還有一點,非常值得我們關注,就是對人的關注。舉個例子,法電做了大量的宣傳,在公眾做了很多的宣傳,實際上法國不存在對核的恐懼性,即便在福島事故發生之后,我們也做過調查,對核電的支持率也都能夠達到一半以上的支持率。同時,我們在做水電開發以及新能源開發,還有智能電網的一些推進的方面,也做了很多大量的公眾宣傳的工作。我們同事也跟我講過,法電搞過一個活動,深入到社區,深入到每一個居民那兒有一個活動叫做“我與瓦特”這樣一個活動。可見能夠讓更多的公眾、老百姓去有一些切身的體會,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對清潔能源的促進這方面一些切身的體會,我覺得對我們實施整個的能源發展,智能電網的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張超:聽說你們那兒有政策,就是并網的時候,可再生能源,比如水電是一滴都不許浪費,必須真正意義上的全額保證去并網。
宋旭丹:對,法電是全額保障,但是它跟我們可能還是會有一些不同,因為畢竟法電在法國基本上就是法電一家,只有5%是其他的一些小的電力公司。從這個角度來說,它有一點的容量能夠去調整各種配比。
張超:您這壟斷更厲害,95%都是法電一家的,法國人民不起來打你嗎?
宋旭丹:我覺得因為法電雖說是這樣,它實際上也在改革的進程中。它成立的時候,是一個純粹的國有的企業,而且可以說,當時它的使命構造一個公共事業部,就是行使政府的一種職能,保證整個國家電力供應的安全和電力供應的需求。但是,也是市場化的作用,促使法電在2005年的時候進行了改制,現在法電是一個國家持股84.4%,其他剩余的股份都是由機構和公眾持股的。同時,法電在它的改制過程中,也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對它的公司治理機制進行了相應的改善。現在即使是小股東,他仍然有渠道能夠通過公司治理的機制參與到法電的發展和運營的決策里面去。
大家也許很難想象,像法電這樣一種大的機構,我們在做決策的時候是要有一整套的流程來進行的。我覺得其實這一點對法電來講,法電也是很良性的在發展,它的理念不是追求擴張,更多是追求穩健的發展,追求對社會責任的履行,追求對人的關愛。
張超:我原本應該是最后的一個問題,但是我實在想問。中國的電力體制也經過了好多次的改革。比如原本把中國電力總公司拆分,分成發電的和輸配電的,分成南方電網,國家電網,現在又啟動新一輪的電力體制改革,開了無數次的閉門會,發了無數篇的內參,經歷了無數次的爭吵,您給中國負責電力決策部門處個主意,中國電力下一步應該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