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風電發展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但作為時間尚短的新興產業,難免會遇到一些發展中的問題,需要各方共同研究解決。
(一)風電發展深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前些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我國風電產業方興未艾,目前正處在平穩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國家實現節能減排、改善自然環境的目標任務很重、壓力很大,風電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未來發展任重道遠。雖然我國風電裝機容量絕對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在全國電源結構中的占比仍然較低。2013年我國風電上網電量僅占總電量的2.5%,目前整個歐盟已超過8%,特別是丹麥、西班牙等國這一比例更是超過20%。根據規劃,歐洲202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3億千瓦,屆時德國風電發電量將占電力消費的17%以上。相比之下,我國風電發展深度距歐洲風電強國還有較大差距。
(二)風電棄風限電問題亟待解決
我國出現明顯的風電限電現象開始于2010年,并且隨著風電的快速發展,限電問題更加突出,2011年限電量首次超過100億千瓦時,2012年則超過200億千瓦時。2013年以來,在國家能源局、電網公司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國限電形勢雖有所好轉,2013年限電量仍然達到162億千瓦時,相當于北京市全年居民生活用電量(157億千瓦時),而局部地區限電依然比較嚴重,制約了風電健康發展。
(三)風電盈利能力較為脆弱
近年來,雖然風電機組價格有所下降,但由于受到限電、國際碳交易(CDM)低迷等因素的影響,風電行業整體處于微利狀態,在限電嚴重的“三北”地區很多風電項目已經出現虧損,特別是今年三季度以來,由于受到限電和風資源下降的雙重影響,全國風電虧損面高達50%以上。龍源電力由于開發風電較早、資源和布局較好,并形成一定的規模優勢,雖然盈利能力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今年以來,公司利潤水平也明顯下滑,其中有10多個項目出現虧損。
從未來趨勢看,隨著優質風電資源越來越少,收益水平也會自然降低,而且近年來地方各級政府、利益各方期望值普遍較高,各項補償、繳費等項目開發成本不斷攀升。與此同時,施工費用、融資成本呈明顯上升趨勢,再加之未來幾年風電機組大規模出質保期,運行維護成本將大幅增加。這些因素將使風電盈利能力變得更加脆弱。
(四)風電設備制造業存在重產能輕質量問題
在我國風電市場快速發展的刺激下,近年來風電設備制造業不斷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問題較為突出,2013年我國風機產能利用率不到70%。值得注意的是,與全球領先的風電設備質量及生產規模相比,我國還沒有建立起與之相匹配的核心技術能力和產業競爭實力。目前國內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主要是依靠引進技術成長起來的,風電機組設計和關鍵技術仍然依賴國外,國內低層次技術的同質化競爭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