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早已不是新聞。
此次國務院發布的 《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再提民資入能,對領域和方式都作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力建設、電網建設,以及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和煤炭儲運建設運營。
此前,民資進軍能源領域的效果卻并不理想。
針對此,《意見》特別提出,要理順能源價格機制,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適時調整煤層氣發電、余熱余壓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政策等。
“改革仍在半途”
2010年發布的《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電力建設。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推出了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其中有54個是能源類項目。
仔細閱讀文件不難發現,能源領域引進社會資本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領域、電站建設和電網建設三方面。
雖然從政策層面上,能源領域對社會資本表示歡迎,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民資進入能源領域的道路并不平坦。以風電產業發達的河北省張北縣為例,目前在該縣投資建設風場的企業中,僅有兩家民營企業和一家省級企業,其余企業都是大型國企。
這首先是由于能源是自然壟斷行業,社會資本的技術、資金實力都難以與大型國企匹敵。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秘書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吳鐘湖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要自負盈虧,勘探等領域即使放開了社會資本也不敢進入。”
另一個卡住民資入能的 “玻璃門”是具體實施細則的缺失。雖然國家、地方文件不斷呼吁,但社會資本進入能源領域的具體路徑仍不明晰。吳鐘湖介紹,大型國有企業掌握能源領域的主要資源,要想引入社會資本,不僅需要國有企業拿出態度,也需要其拿出辦法。
“改革仍在半途。”吳鐘湖說,國家文件只是改革的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推進,相信會有細則逐步出臺。
聚焦天然氣、上網電價
“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具體到能源領域,《意見》提出理順能源價格機制,主要針對天然氣和上網電價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