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實際投產裝機規模來看,受搶裝的影響,預計2015年內投產機組規模仍將較大,但考慮到:
(1)市場上早已存在風電電價下調的預期,2014年亦為風電搶裝年;
(2)本次四類地區電價未下調,預計相應區域已核準機組搶裝現象不明顯,而之前受一、二、三類地區棄風問題影響,行業與企業新增裝機布局均向四類地區轉移,其中,在國家第四批核準計劃中,有73%的機組處于四類地區;
(3)一、二、三類地區中部分區域棄風嚴重,風電企業在相應區域搶裝的動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預計2015年風電裝機增量將不會較2015年出現大規模的提升,預計全年新增裝機將在2,000萬千瓦左右。
基于以上的判斷,中債資信分別對2015年風電行業的債務負擔和償債能力進行預測。截至2014年11月底,風電行業有息債務規模約為3,160億元,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約為61%,全部債務/EBITDA約為5.5倍。在行業整體搶裝的背景下,中債資信預計2015年風電行業新增裝機約2,000萬千瓦;在新增裝機的建設成本為8,000元/千瓦時,且2015年全年不出力,建設資本金為20%,折舊期為20年的假設條件下,預計2015年風電行業的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將上升約4個百分點至65%左右,全部債務/EBITDA將在6倍左右 。整體看,預計2015年風電行業的債務負擔將有所上升,償債指標表現將有所弱化,但整體財務風險仍可控。
本次下調對行業中長期發展影響有限,行業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但行業上網電價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中債資信將對此保持關注。
從中長期影響來看,雖然本次價格下調將對行業發展產生影響,但從影響程度來看,中債資信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1月以來風電行業的利潤總額及發電量進行測算,得出風電行業的單位發電利潤總額 約為0.0999元/千瓦時,同期火電和水電的單位發電量利潤總額分別為0.0336元/千瓦時和0.0510元/千瓦時。而此次一、二、三類地區不含稅平均價格調整幅度約為1.7分/千瓦時,調整后的盈利空間仍明顯大于火電、水電等主力電源,且此次四類地區風電上網電價未做調整。因此,中債資信認為中長期內本次價格調整對行業發展的影響有限,行業內企業繼續投資擴大裝機規模的動力仍在,行業將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而從未來風電價格變化的趨勢來看,考慮到:
(1)此次價格下調后風電行業仍存在較大的盈利空間,行業的單位發電利潤總額仍顯著高于火電和水電;
(2)中國風電價格一直實行價格費用分攤制度,即風電上網電價在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含脫硫、脫硝、除塵)以內的部分,由當地省級電網負擔,高出的部分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分攤解決。隨著風電裝機的不斷增大,風電發電量持續上升,且2013年9月和2014年8月兩次下調了燃煤機組的標桿上網電價,風電度電補貼額增加,導致風電財政補貼規模不斷擴大,加重了國家負擔;
(3)本次《通知》特別提及鼓勵風電企業通過招標等競爭方式確定業主和上網電價,雖然具體實施辦法還有待相關部門另行制定,但這為未來風電價格的進一步下降提供了政策依據。中債資信認為,中長期內中國風電上網電價仍存在進一步下降的可能,中債資信將對此保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