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目前,中國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風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翻番,總裝機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實現了高速增長...
近半個世紀,世界范圍內不止一次出現“能源危機”問題,并造成全球范圍內經濟混亂和社會動蕩。雖然不斷探明的新儲量一再增加常規能源的使用期限,但從長遠看,常規能源終究會有枯竭的一天,而各種形式的新能源雖早已被利用,但大規模開發的技術還不成熟。因此,無論是從提升常規能源的使用效率,還是從有效開發新能源的角度,能源企業的創新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自“十二五”時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態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在經過長期的兩位數高增長之后,我國經濟正在向較低的增長速度過渡。與前些年相比,我國經濟呈現出“低增長、低通脹”的雙低態勢。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基本處于這一階段指標的合理區間內。
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的結構調整正在積極推進。高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戰略性新興工業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工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在逐步提高。2013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提高到46.1%。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提高。
能源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基礎產業。“十二五”以來,在世界經濟復蘇放緩,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國際貿易環境趨緊,金融市場動蕩加劇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我國能源企業面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全行業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進展。行業經濟運行基本保持平穩,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穩步推進,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出口保持增長,市場供需基本穩定,實現了“穩中求進”的總體目標。
能源行業經濟運行態勢
一方面,能源消費增幅放緩。“十二五”以來,我國能源消費的格局是能源消費量仍在增加,但其增長率已經降低。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逐漸放緩,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較高水平的平穩增長。經濟增長推動了能源消費的繼續增加。201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1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已達34.8億噸標準煤,占世界能源消費的20.3%,超過了美國19%的占比。從另一方面看,我國企業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除2011年外,2012年、2013年,節能減排的年度目標均已完成。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4年2月24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經初步核算,2013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37.5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3.7%,相比2012年、2011年的增長率,回落0.2、3.3個百分點,其中,煤炭消費量增長3.7%;原油消費量增長3.4%;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3.0%;電力消費量增長7.5%。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7%。
另一方面,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十二五”期間,我國把新能源產業列入了國家重點支持的七大領域之一,不但國家政策支持,各地方也制定了很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發展新能源產業。2011年3月16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重點發展高效節能、先進環保、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
我國在新能源發展上也邁出了較快步伐。目前,中國水力、核電、風能、太陽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產業均實現了高速增長,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連續三年翻番,總裝機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陽能光伏產業也實現了高速增長,太陽能發電總量位居世界首位。據悉,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也已接近或達到大規模商業生產的要求,為可再生能源的進一步推廣利用奠定了基礎。 國家能源規劃提出,到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到2050年,使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占到能源消費總量的45%。在利好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加上大量民營資本的涌入,我國新能源產業有望繼續保持前期的良好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