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5次應邀參加中國‘兩會’旁聽政府工作報告,深感今年的報告更細化、更有雄心!”丹麥駐華大使裴德盛 (FriisArnePetersen)在3月9日舉行的中國“兩會”媒體發布會上表示,通過實現綠色發展,強調對于腐敗的零容忍和提高民生投入,中國政府向人民展示了一個光明且充滿希望的前景,同時也向世界傳達了“中國將何去何從”的清晰信息。“中國政府致力于環境污染治理,倡導能源革命和綠色經濟的信心與決心令人振奮。我們期待與中國有更多關于清潔能源項目、環保領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合作。”裴德盛說。
中丹合作面向清潔能源領域
在北京東三環附近的丹麥駐華大使館新聞發布廳內,裴德盛手拿英文版的《政府工作報告》,逐段逐句地向記者講述自己的研讀心得:“今年的報告傳遞出3點重要信息:一是中國政府懲治腐敗的力度和勇氣舉世矚目;二是倡導綠色經濟和環境治理的決心前所未有;三是7%的增長速度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這是很了不起的數字,能令世界受益。”在裴德盛看來,報告雖然針對的是中國國情,但也與丹麥息息相關:政府力懲腐敗,使包括丹麥在內的外國投資進入中國更加放心;倡導綠色經濟更能吸引丹麥清潔能源企業前來合作。
丹麥有著全球可再生能源消費最高的人均指數、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價值鏈、近5000個風力發電場和最強的風電技術。丹麥不僅是舉世公認的將能源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之一,而且對迎接未來世界能源挑戰充滿信心。
事實上,過去幾年,中丹在環保、能源領域已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礎,一大批丹麥的相關企業活躍在中國市場。裴德盛介紹,2014年9月,丹麥首相對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隨行的包括丹麥環境大臣、氣候能源與建筑大臣以及數家丹麥能源企業的高層。中丹兩國合作的風電項目就此啟動:天津能源投資集團與維斯塔斯、諾和諾德、諾維信3家丹麥企業宣布攜手建立一個裝機規模為0.5萬千瓦的風電場,并開創新的綠色能源供應合作方式。
“一帶一路”帶來合作新契機
記者從丹麥駐華大使館了解到,2014年,丹麥對華出口額為110億人民幣,而中國對丹麥出口額大概是60億人民幣。其中,丹麥清潔能源企業對中國的出口額占較大比例。對此,裴德盛特別強調:“中丹貿易額正以每年40%的增速猛漲。丹麥在環保、清潔能源、能效提升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最快和應用規模最大的國家,我們對與中國的合作充滿信心。”“中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很多歐洲國家對對華貿易表示擔心,而丹麥覺得對華貿易的黃金時代就要到來。”裴德盛說。
在談到報告中關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內容時,裴德盛給予了高度贊賞。他表示,在新的世界經濟格局下,“一帶一路”戰略的意義不僅在于把中國與亞歐連接起來,還把亞歐與全世界連接了起來。同時,自貿區的發展也會對小微企業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中國的雄心讓我驚奇,這體現了中國希望與亞洲其他國家、與歐洲更好地連接,更顯示了中國的自信。”裴德盛提出,丹麥有著發達的海運業務,并且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海運公司,在海上絲綢之路會與中國開展密切合作。
發布會最后,裴德盛展示了他身后背板上“中丹建交65周年”的標志:代表中國的“龍”和代表丹麥的“天鵝”,相互彎曲著脖子纏繞在一起。“這是我們和中國外交部一起制作的圖案。龍是朝西看的,代表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向西方開放。圖案選用金色,則是因為今年是中丹建交65周年,正是‘金婚’的時段。”裴德盛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