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南北車合計總市值超8500億元。這也是A股市場對于央企層次整合最好的一個注解。
甚至在盤內大幅盤整中,是否逢低介入南北車,成為多個場合爭論的焦點,在筆者與業內人士交流中,出貨者與伺機介入者各有一番邏輯。
這是A股第一個央企層面的改革,卻并非最后一個。僅從4月20日市場大跌中來看,市場給予三大運營商之一的中國聯通,航運板塊(中海集運、中遠航運和中國遠洋)、基建板塊(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以及中國建筑)等“國字頭”個股,均用漲停板詮釋市場對于央企層面整合的預期。
故事還遠未結束,央企作為國內最重要的產業載體,無論央企整合大輪廓下的“合并同類項”,亦或者各家央企內部的業務鏈條的“合并同類項”,均可能伴隨著大規模的資本運作,這一系列運作可能也是投資人在本輪牛市可以收獲的最重要的機會。
綠靴資本(微信公號:lvxuezi21)本期關注的焦點,在于層層研讀目前各家央企的整合動向及路徑,消息面的內容亦與投資人分而享之。(李新江)
導讀
至于央企整合的下一站,在南北車和核電整合已經落地后,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的整合則成為了目前不少賣方機構看好的整合下一站。
雖然中國交建成為了上市央企分拆上市之風潮的先行者,但未必將是最大受益者。
“中交吹響分拆號角,中國建筑(601668.SH)最為受益。”作為連續五年排名新財富第一名的安信證券建筑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濤分析認為。
據綠靴資本記者獲悉,對于央企上市公司拆分上市的“放行”實際上早在2014年上半年便已經開始試水,而對于旗下細分業務板塊較為密集的企業而言,每拆分部分資產上市,其集團公司的估值都將獲得重估。
作為此次上市央企分拆上市的“首當其沖”者,中國交建來自于建筑業也正與國家有關“一帶一路”政策有著些許關聯,而建筑央企的分拆上市中,中國建筑則作為細分子業務最多的建筑類央企,必將成為上市央企分拆的最大受益者。
而這一趨勢早在2014年12月初,來自安信證券的一紙名為《超低估值有望修復,業務分拆潛力巨大》的報告中有所預計。
“中國建筑旗下包含多個業務板塊,對細分板塊按照可比上市公司估值進行重估有利于重新認識其價值。我們選取業務相近的行業龍頭作為可比公司,采用市銷率和改造的市盈率(市值/營業利潤)進行計算,得出各子板塊重估價值達1052億元,而房建及地產業務我們仍按照公司原有估值水平,公司重估總市值為2074億元,超出當前市值65%,未來市值提升潛力巨大。”楊濤在2014年12月的上述報告中寫道。
據綠靴資本記者獲得的一份中國建筑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建筑除了基建及地產業務外,還擁有安裝、鋼構、裝飾、園林、市政、路橋、鐵路等11個子板塊業務,在這些子板塊中,2013年營業利潤過10億的共有三個,分別為路橋、市政和安裝,其中以路橋業務的16.4億利潤居首,安裝業務以15.4億次之,而設計、鋼構等業務2013年營業利潤也分別達到7.8億和5.9億,而商混和裝飾業務的利潤也近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