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特別是東南亞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將成為這一領域最具吸引力的市場。因此,我認為很有必要探討全球太陽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商在亞洲,特別是東南亞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首先我們探討一下太陽能、風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設備制造商為什么將亞洲電力市場作為其長遠發展目標。我認為,至少有三個理由:
一是亞洲GDP的增長和人口規模;
二是亞洲裝機量和發電量的增長前景;
三是電力市場行業巨頭不斷增強的經濟實力——這是清潔能源項目獲得融資的關鍵。
根據當前市場經濟學家對全球GDP的預測,亞洲主要經濟體的GDP增長速度在未來幾年內將高于歐美發達國家。整體上看,2015-2017年,美國GDP增長預期低于3%,歐元區GDP增長率將低于2%,日本低于1.5%。相比之下,亞洲的一些主要經濟體如印度、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GDP增長速度將高出 50%之多。
眾所周知,亞洲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地區的人均裝機發電量和用電量遠低于發達國家或較發達國家水平。2013年底,國際能源署預測2011-2035年東南亞地區總發電量的年復合增長率將為4.2%左右。對于這些國家而言,一個關鍵策略就是相比傳統能源如煤炭、天然氣或重油,應加快增加清潔能源的供應。事實上,國際能源署預測,在這些國家,可再生能源將以7.1%的速度逐年遞增,可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由2011年的2.9%升至2035年的5.4%。推動清潔能源發展的背后有很多因素,一是為了實現電力多元化發展而避免過度依賴燃氣發電——就像中國過度依賴煤電一樣,二是出于提升能源安全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