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項目復函中,列入錫盟-山東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的配套煤電項目分別為:大唐錫林郭勒電廠、神華勝利電廠、神華國能查干淖爾電廠、北方勝利電廠、華潤五間房電廠、京能五間房電廠、蒙能錫林浩特熱電廠。除蒙能錫林浩特熱電廠為2×66萬千瓦機組后,其余均為2×66萬千瓦煤電項目。
事實上,隨著特高壓的逐步推進,我國電網基本實現交直流互聯。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電網和電源規劃相對割裂的狀態,電網建設滯后于電源建設速度,造成了三北地區棄風、以及西南地區棄水狀況。
在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看來,面對“能源資源與負荷中心呈逆向分布”這樣一個不可逆轉的事實,我國的跨區跨省輸電能力落后于電源建設,目前12條通道遠不能滿足電源建設的需求。
根據國家規劃,到2020年“三北”地區風電超過1.6億千瓦、光伏發電4000萬千瓦,需要外送1億千瓦以上;四川水電新增5800萬千瓦,需要外送3800萬千瓦。但12條輸電通道中,“三北”新能源外送能力增加不到4000萬千瓦,沒安排四川水電送出,將會導致嚴重的棄風、棄光、棄水。
“強交強直”格局
在張正陵看來,隨著特高壓項目的推進,未來電網將是“強交強直”格局,交直流建設相互匹配。“像過去煤炭主要開發就是在山西,山西距離近,所以山西到北京的外送通道,500千伏就可以。蒙西向北京送電,也就是500千伏。而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一是能源開發距離越來越遠,比如現在新疆能源基地開發;二是內蒙的電,不能只送北京,還要送到濟南去,500千伏就不行了,直流又不合適,甚至內蒙的電還要送到江蘇去。所以在這次獲批的12條外送通道中,就有一條蒙西到江蘇的直流線路。隨著送收端距離增加,因為直流有經濟性,所以直流的應用,前景也是很廣闊的,并且有交流作匹配。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強交強直,肯定不會是強直弱交,強交弱直。”
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交直流投資中,基本相當。在已經獲批的12條外送通道中,除了3個500千伏通道,9個特高壓項目實際上是四交五直,實現了互相匹配。
“實際上在我們的規劃里面,特高壓交流和直流,都是很重要的,在投資上基本是相當的,不偏頗一方。為什么不是9個常規輸電,3個特高壓?為什么直流和交流基本相當?說明國家安排的這12個通道,確實符合我們國家能源以及電力流和電網發展的規律。”張正陵解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