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大唐集團公司黨組的領導下,大唐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國資委的相關任務要求,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為集團公司建立與國際一流能源集團相適應的創新型企業,實現支撐和引領集團公司的科學發展而不懈努力,不斷實現科技創新工作的新突破。
近年來,在大唐集團公司黨組的領導下,大唐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國資委的相關任務要求,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工作,為集團公司建立與國際一流能源集團相適應的創新型企業,實現支撐和引領集團公司的科學發展而不懈努力,不斷實現科技創新工作的新突破。
大唐集團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依靠科技引領不斷提升產業結構和裝備水平,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成果轉化能力不斷加強,科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創新成果碩果累累。
依靠科技引領,產業結構和裝備水平不斷提升
大唐集團公司始終認真貫徹國家創新驅動、清潔高效等要求,緊跟國內外前沿技術的發展,積極探索國內國際清潔高效新技術,能源結構、裝備水平得到極大優化和調整。
結構調整不斷優化。煤電已經發展成以60萬千瓦及以上大機組為主,大機組容量達到70臺、4401萬千瓦,占集團公司煤電機組的50.88%;水電發展成以3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為主,大機組容量達到901萬千瓦;風電從無到有,裝機容量已經突破1000萬千瓦;燃氣、太陽能發電實現“零”的突破。清潔能源占比已經達到25.29%,形成了電源多元化的格局。
裝備技術不斷提高。煤電從原來亞臨界機組發展到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容量達2561萬千瓦,水電由中低水頭發展到高水頭機組,風電由雙饋機組發展到直驅永磁機組。世界上最先進的燃氣9FB機組、海上風電率先落戶集團公司。
節能減排能力不斷增強。供熱機組快速增長,容量已突破3000萬千瓦,供熱量達到16308萬吉焦,能源效率得到明顯提高。空冷機組已經達到1394萬千瓦,每年節水達到2484萬噸,節水效果十分顯著。脫硫、脫硝裝備率分別達到100%和96.2%,脫硫效率由95%提高到99%,脫硝效率由60%提高到85%,除塵排放由每標準立方米40毫克降低到5毫克,一批機組已經實現超低排放。
優化設計成果初顯。對在建和準備新開工的撫州、三門峽、雷州、蔚縣等13個項目進行技術優化,二次再熱和超600℃技術的示范已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得到落實。優化后平均煤耗每千瓦時降低7.62克,平均廠用電率由4.9%降為4.55%,單位平均動態造價由每千瓦3886元降為3864元。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標準預期將分別達到每標準立方米50、50、20毫克的排放水平。
優化運行不斷深化。開展機組“達設計值”活動,以設計值為標準找差距,開展技術攻關,堵塞管理漏洞,今年前5個月能耗水平同比每千瓦時降低5.62克。優化運行中心積極推動機組綜合升級改造,與制造廠家聯合開發高效亞臨界機組改造、新型超臨界汽輪機改造,亞臨界跨代升級改造方案研究基本成型。通過與外三、能源協會等合作,超臨界機組整體優化、水空冷機組冷卻系統聯合優化技術正在有序推進。
新技術采用見成效。汽輪機高效通流、變頻、節電、節油、熱泵余熱回收和低溫省煤器等46項節能技術被應用,高頻與脈沖電源、低低溫電除塵、煙氣調質、旋轉極板等技術的應用與試點不斷擴展,滿足了國家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高效一體化脫硫除塵技術解決了超低排放的難題,為實現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提供了保障。
科技創新體系初步形成,體制機制不斷加強
科技創新形成了職能管理、科技平臺、研發轉化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了創新借力、優勢互補、要素交融、緊密高效的科技創新模式,不斷滿足科技創新型企業的需要。
職能管控得到加強。大唐集團公司成立了科技信息部,明確各級管理界面和職責,制訂了由集團公司、分子公司、基層企業組成的三級技術管理責任制,部分單位建立科技管理部門,加強了集團公司各級主體的科技創新、研發平臺建設、科技項目、科技試點示范、科技產出(知識產權)、科技交流、科技獎勵、科技鑒定、科技推廣、科學技術普及、科技產業等職能管理。
科研平臺從無到有。大唐集團公司組建的科學技術研究院,是集技術研發、技術監督、技術服務、信息等中心于一體的集團中央研究機構,相繼設立了四個區域的電力試驗所。加強了科技研發、試驗的平臺建設,建立了國家能源研發(重點實驗室)中心2個,省級研發(技術)中心5個,院士(博士后)工作站5個,形成了功能清晰、定位有別、專業分明、重點明確的研發系統。
研發轉化主體形成。大唐科技產業集團是集新技術引進、新技術應用、新產品研發、新成果轉化、新裝備制造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新技術的掌握、自主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不斷創造未來高新技術、產品、價值和戰略型新興產業,已形成產品制造、工程建設、運行服務一體化的產業格局。
群眾性創新活動踴躍。78家基層企業成立了科技領導小組(科技管理委員會),建立了4個科技協會和120個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形成了萬眾創新、人人創造、奉獻智慧、成才奮進的創新文化,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采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及消化吸收、不斷革新、持續改進為手段的試點示范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體制機制得到完善。各分子公司、基層企業制定科技管理制度234項,平均每家企業約3項。制度涉及科技管理的責任制、項目、計劃、獎勵、評審、知識產權、科普、論文、QC成果及獎勵、技術攻關、統計等方面。部分二級責任主體成立了科技管理部門,加強了科技創新的組織和管理。
科技產出碩果累累,知識產權快速增長
獲獎成果不斷增加。大唐集團公司以上級科技成果獲獎累計636項,其中獲得國家、行業科技獎勵130項,包括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國家能源科技進步獎19項、中國電力科技獎51項、水利發電科學技術獎12項、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獎43項。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506項,獎勵數量不斷增加。
知識產權快速遞增。累計專利2181件,軟件著作權85項,實現了專利與主業結構高度融合,90%的專利為發電領域。2012-2014年新增專利1720件,平均年新增專利573件,位居發電集團前列,55%的專利已得到應用。基層企業專利覆蓋率為53.6%,改變了2011年底前僅有71件專利的現狀,已成為發電領域第一家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自主知識產權持續增加。
標準建設有序推進。著力標準專業規劃,累計承擔國際、國家、行業技術標準153項。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推進標準的國際化,注重標準化人才的培養,承擔了22項國際標準(其中主編6項),牽頭制定我國電力企業第一個ISO國際技術標準,12家基層企業獲得行業“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4A確認,集團公司已成為“互聯網與工業融合創新”首批試點示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