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在本世紀末氣溫上升幅度被限制在2℃以內,這一目標眼下看來已經很難實現。有預測表明,實際的上升幅度很可能在3-6℃,這將是一個在嚴峻的現象。所以,我希望今年年底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能達成一個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協議。
在全世界范圍內,風電已經達到約400吉瓦的裝機容量。聯合國鼓勵全球所有公司、社區和政府繼續在風電領域加大投資,而公私合營的模式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即PPP模式。以風電項目為例,當地社區可以從中分享到風電投資的好處,尤其是在一些貧窮的地區,更需要這方面的支持。
可以確定的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持續促進風電發展相關的研發和應用,也愿意將一些創新的想法付諸實踐,并在中國落地開花。

Anders Carsten Damsgaard 丹麥駐華大使
在發展可再生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中國和丹麥有一些共同的目標。尤其是在風電領域,中丹兩國有巨大的合作潛力。丹麥政府設定了一個能源戰略目標,即在2050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完全沒有化石能源的能源系統。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巨大目標,隨著丹麥進一步發展擴大智能電網,完全有可能實現更大規模的風電并網。
作為風電研發中心,丹麥不僅有全球領先的風電整機制造商,還有風電設備的零部件供應商、軟件開發商、設計工程師等,他們表現活躍,對推動產業發展產生了巨大的作用。幸運的是,在這場能源革命中,丹麥并不是單槍匹馬地在努力,中國等其他國家也在快速完善能源系統。
在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我們正面臨著共同的挑戰和共同的利益,所以中丹兩國政策在能源領域已經建立了非常廣泛的合作。丹麥作為一個小而開放的經濟體,愿意對中國公司敞開大門,以在非常開放的態度進行知識和經濟的交流。我們歡迎中國企業來丹麥進行風電領域的投資,丹麥公司也愿意和中國的生產商、開發商分享技術和經驗,使雙方共同獲益。

石定寰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
這些年來,中國的風能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回想30年前,中國的風電從1千瓦以下的微小型風機起步,開始組織研發和小規模生產幾十瓦、幾百瓦的風機,隨后嘗試用小型風機解決草原上蒙古包的用電問題。當時,就中國是否要建造1千瓦的風機機組還進行過爭論。
如今,中國已經成為風電制造大國,同時也是風電應用大國。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100吉瓦的規模,占全球風電裝機容量的四分之一左右。
十多年前,中國的風電裝機,主要依靠國外援款或者國外政策的貸款購買國外機組,但是今天,由中國研發、制造的風電機組已經占領了國內主要市場,并且中國的風電設備開始出口,為全球的風電事業做出貢獻。這個巨大的變化源于中國政府在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方面所制定的正確的發展戰略,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
特別要指出的是,中國風電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全球的發展,離不開德國、丹麥等一些國家政府和企業的積極幫助和鼎力支持。同時,世界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已經成為這支隊伍的主力軍,無論是市場、投資,還是在全產業鏈中,中國都已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的國家。

Kluas Rave 全球風能理事會理事長
當前,世界范圍內正在進行一場轉變。有90多個國家都在進行風電領域的商業活動,期中24個國家已經擁有上千兆瓦的風機裝機容量,而且11個國家的風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兆瓦。
這場變革席卷了各大洲,并在全球范圍內快速蔓延,這是很多人之前沒有預料到的。也就是說,我們以前在會上討論的各種發展規劃,最終變成了現實,我們所做的關于兆瓦級發展的計劃,并不是紙上談兵。幾周之后,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巴黎召開,我們希望這次大會比上一屆更成功,能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
隨著全球能源市場的快速變化,風能和太陽能都越來越具有競爭力。在過去的20多年里,這些可再生能源的成本都在下降。2015年世界范圍內的風電裝機容量已經達到400吉瓦的級別,根本全球風能理事會、國際能源署等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裝機容量將會翻倍,從400吉瓦增加到800吉瓦。
未來能源市場的全球化、非集中化、去碳化將成為趨勢。在現有的成績上,我們要進一步,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因此可以確定有一條可持續的道路走向未來,我們可以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可以通過投資更為綠色的項目實現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李鵬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處長
"十三五"時期,風電行業的整體規劃將把握穩中求進的原則,我們會保證一個不低于"十二五"時期的年度市場增量,這是行業持續穩定發展的基本保障;其次,大的布局原則仍然會保持穩定;第三,一些行之有效的政策會保留,確保開發商和風電企業的合理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