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電力市場還不是真正的市場,但正在朝著具有真正意義的市場方向發展。好消息是我們現在看到一些政策正在改變。在第一輪電力體制改變中,中國廠網分離,而現在又推出了大用戶直購電、發電權交易等政策,正在進行的這個電力改革,也在影響著整個市場。
對于棄風,要把發電方引導到用電高峰地區,減產跨省交易,才能真正發揮很大作用。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可能還不太成熟,即建立省級交易平臺,就是把大型的發電企業和大型的工業用戶結合起來,然后通過平臺來收費。
現在有很多政策和實驗,想要讓中國的電力市場進一步得到解放,如果成功展開,它帶來大量的機遇,極大提高效率。但是電網也必須得到激勵,能夠讓他們更好地調度可再生能源,以優化的方式管理配電。這可能意味著一些額外收費,或者是獎勵,或者是成本的增加,這樣才能夠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來增加調度的靈活性。
王仲穎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
當前,全國大部地區霧霾頻發,時刻提醒我們正面臨嚴峻的生態危機,同時,經濟社會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未來我們只有依靠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展支撐我們的中國夢和生態夢。
目前,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要實現這一愿景,要堅持"三線"發展的理念,第一是底線,到2050年,中國的GDP要達到282萬億,這是2010年GDP水平的7倍;第二是紅線,經濟的發展需要能源的支撐,為了完成這一底線,同時保證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必須要控制各種污染物的排放,特別是能源活動引起的排放要降低到20世紀80年代的排放水平;第三是生命線,為了使得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必須依靠低碳綠色的電力這條生命線來支撐。同時,要堅持"非零和"的社會發展宗旨。
要實現這一愿景,需要我們在未來五到十年,建立起一個完全競爭的電力市場,讓智慧能源無限作用的電力市場。此外,還需要建立一個智慧能源無所不及的智能電網。
未來,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將成為電力能源的重要支柱,2050年,風電裝機將達到24萬億千瓦,太陽能發電將實現27萬億千瓦,以支撐我們的能源消費革命。我相信這一發展目標是可以實現的,未來,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不僅將帶來能源消費方式的根本轉變,同時還將助力重現碧水藍天。
Steve Sawyer 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
從2009年到2013年,全球風能市場的發展格局保持平穩,中國多年保持風電發展第一的位置,2015年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印度超過了西班牙,在全球排名第四,巴西第一次進入前十名,德國在過去兩年當中裝機容量超過了美國,位列全球第二,實際上它們都遠遠被中國拋在了后面,丹麥作為傳統的風電強國,掉出了全球前十名。
目前,全球風電裝機的分布也較為集中,以前,亞洲、歐洲和北美市場機會是均衡發展。但是過去的四五年中,因為中國風電市場的增長,亞洲在年度新增裝機和累計裝機這兩項數字方面都遠遠超過歐洲和北美。其他的變化則來自一些新興市場的發展,比如拉丁美洲的風電裝機有所增長,南非引領了非洲風電市場的發展,還有埃塞俄比亞、摩洛哥和埃及的風電市場也在不斷增長。
從現在到2020年是電力行業非常重要的時期,很多國家的排放會達到峰值,如果不采取措施,全球溫度就會升高2℃,所以這是我們在今后五年半里必須要應對的。我們需要關注幾個領域,一個是能效,其實提高能效是最簡單、最直接的減少化石能源使用的方式;其次,要進一步促進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前,風電是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方式,可以大幅度地減產排放。我們認為,到2020年,每年都可以實現100到102萬噸二氧化碳的減排。所以,我們會通過不斷努力,使得即將召開的2015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進一步推動減排量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