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嶼區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中部,是天然的風能“富礦區”和海產品的多產區。東南網從莆田秀嶼區宣傳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間,莆田秀嶼區大力發展海、陸風電場,并不斷壯大海洋食品加工產業。目前,風電產業總投資22.8億元,總裝機規模22萬千瓦,年產值3.96億元;漁業產值也從32.2%億元增長至49.5億元,增長53.7%。
海陸風電齊發 “十二五”間年產值3.96億
秀嶼區風速大、風向穩定,屬風資源豐富區,擁有南日全島、埭頭鎮石城和大蚶山、平海鎮石井、東嶠前沁和鷺峰山等多個可開發利用風能的優良場址,可開發建設的規模約300萬千瓦,目前已投入運行的規模為39.26萬千瓦。據介紹,“十二五”期間,秀嶼區共有南日島風電四期、埭頭石城風電場二期、東嶠風電場、后海風電場和大蚶山風電場5個陸上風電項目投產,總裝機規模22萬千瓦,總投資額22.8億元,年產值3.96億元,稅收0.5億元。
為使風電產業實現飛躍式發展,秀嶼區積極與風電企業福能集團和龍源集團等合作,加速推進風電場的全面開發。“十三五”計劃秀嶼區將著力發展陸上風電場和海上風電場。
目前,秀嶼區陸上風電場在建的有福能集團的頂巖山、石塘風電場和龍源集團的云萬、石盤等4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9.1萬千瓦,總投資額達19.1億元。此外,秀嶼區還規劃投資建設潘宅、群力、牛頭山等新一批陸上風電場項目。預計“十三五”期間,總裝機規模達77.16萬千瓦,總投資額達80億元,年發電量22.1億度,年產值14億元。
2014年總裝機容量為40萬千瓦的南日海上風電項目動工開建標志著莆田市海上風電開發建設邁出了實質性一步。福建龍源海上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勇介紹,南日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為40萬千瓦,計劃海上設100根風機,目前已完成4臺樣機建設。“經過2年多的前期準備,我們計劃“十三五”期間用三年建成該項目,屆時將是我國東南沿海首個大型風電場。”
此外,秀嶼區在建的海上風電場還有平海灣50MW海上風電項目和石城漁港等海上風電場,并計劃投資建設南日海上風電二期、平海灣二期、三期等一批海上風電場項目。預計“十三五”期間總裝機規模將達230萬千瓦,總投資460億元,年發電量達80.6億度,年產值達69億元。
“秀嶼區發展風電產業不僅讓企業有利可圖,而且也帶動當地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促進就業,帶動相關產業鏈的發展,造福一方群眾。”福建龍源海上風力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陳勇說。
海洋食品精深加工 鮑魚罐頭暢銷海外
秀嶼區三面環海,海域總面積達4514.75平方公里,海洋資源豐富,該區一直致力于海洋食品產業的開發,并著力做大做強鮑魚產業,使漁業經濟增效明顯。“十二五”期間,秀嶼區漁業產值從32.2%億元增長至49.5億元,增長53.7%。
隨著水產品加工業地不斷發展壯大,秀嶼區現有省、市級農業產業化企業27家,其中7家為海產品加工企業,目前已經實現產值8億元,以鮑魚加工為重點的5家企業也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重點企業。續“南日鮑”之后,秀嶼區相繼有“海蒂”、“浩瀚”、“漁太太”、“平海灣”、“東禹牌”等水產品牌被評為馳名、著名商標。
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是實現海洋經濟增長方式的重中之重。莆田市匯龍海產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水產品育苗、養殖和深加工、銷售一條龍的外向型民營企業,同時也是國內第一批規模進行皺紋盤鮑的育種、養殖、深加工一條龍作業的專業生產經營公司。去年開始匯龍海產有限公司開始鮑魚罐頭生產,并與香港新億集團簽約合作,將鮑魚罐頭出口至香港和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今年鮑魚罐頭的出口量有2萬多箱,與去年相比翻了三番,一年產值平均一億多元。”莆田市匯龍海產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玉雨說。
“今年鮑魚是量價齊增。”林玉雨介紹,隨著國內鮑魚品質的提高,國內鮑魚逐漸得到海外市場的認可,出口量逐漸增加。“所以目前我們正積極引進新技術研發鮑魚與其他海產品相搭配的大盤菜,明年將可實現出口,其他精深加工產品也在研發中。”
莆田市匯豐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管理人員同樣表示,速凍精深加工是公司長期堅持的路線,曾斥資300萬元從日本引進先進的凍結機設備,確保海鮮產品的品質不被破壞,并自主研發鮑魚罐頭,出口至東南亞地區。“從養殖、捕撈到加工,各個環節我們都按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產品品質管控,確保各項達到出口標準,今年鮑魚罐頭的出口量也是呈增長趨勢,基本供不應求。”管理人員補充說。
“十三五”期間,秀嶼區將加快漁業增長方式轉變,深化漁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漁業建設,養殖領域也將由內灣向外灣、由水面向海底、由海上向陸上拓展;依托莆田市后海現代漁業產業園,建設南美白對蝦養殖加工產業基地等產業項目,預計到2020年,全區海洋漁業總產值達到63億元,年均增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