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正成為支持實體經濟的一股重要力量。
金風科技新年后發(fā)布公告稱,公司于2016年1月4日收到安邦集團提供的最新信息——安邦系已經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是單純財務投資還是謀其互融共贏的可能性?答案顯然是后者,安邦保險集團董事長吳小暉近日在長江經濟帶產業(yè)基金高層論壇上表示,“我們最近投資了上市公司,包括很多保險行業(yè)的公司投資了上市公司,都是為了支持中國實體經濟,長期看好中國的未來。”
他說,保險的錢是老百姓的養(yǎng)老壽險錢,是長期資金,必須投入到最好的企業(yè)中,長期持有,享受穩(wěn)定的紅利分紅,也同時為其他中小投資者帶來保障,參與他們的戰(zhàn)略決策,能夠幫助他們做強做大。
安邦成金風科技第一大股東
在過去一年中,以險資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一改過去“悶聲發(fā)財”形象,高調出現在投資市場。自去年6月以來,已有近30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涉及金額超過1300億,主要涵蓋地產、銀行、商貿零售等行業(yè)。
安邦的身影也屢屢出現,金風科技是一個好的樣本。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邦集團及其子公司合計持有金風科技A股3.69億股,占A股類別股份的16.5%;持有金風科技H股4122.4萬股,合計持有金風科技股票4.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4.99%。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5年三季度末,金風科技的第一大股東為新疆風能,其總計持有金風科技3.76億股,占總股本的13.74%。考慮到在2015年四季度并未披露增持消息,此次安邦集團將憑借14.99%的持股比例成為金風科技的第一大股東。
其實,就在2015年12月18日,安邦集團剛剛對金風科技完成第二次舉牌,將持股量提升至2.74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
根據港交所披露,此后安邦集團也一直在增持金風科技。例如,在去年12月23日,安邦集團買入了金風科技3848.6萬股A股,均價約為25.965元/股;同時,安邦集團當日還在H股買入金風科技1000萬股,均價約為15.49港元/股,兩筆增持合計耗資約合11.5億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12月23日創(chuàng)下7年來新高之后,金風科技的股價有所回落。但公告發(fā)布當天是金風科技自23日以來漲幅最大的一天。
毋庸置疑,作為全球化企業(yè)的安邦,目前總資產1.7萬億,安邦響應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第一個進入了歐盟中心的比利時,第一個進入了歐洲的門戶荷蘭和第一個進入了韓國和美國壽險市場的中國公司。
安邦舉牌背后邏輯是什么?
吳小暉解釋得很清楚,“我們投資的金風科技,這是綠色能源企業(yè),我們如何讓整個地球更加美好,只有更多人做這種綠色的投資才能讓這種中國優(yōu)秀企業(yè)走向全球。我們會支持資本市場的優(yōu)秀公司。”
他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我們最近在投資同仁堂,我們希望借力資本幫助中國老祖宗留下的中醫(yī)藥企業(yè)走向國際,我們將會運用自己的國際網絡支持他們進入國際市場。”
在吳小暉看來,保險的錢是老百姓的養(yǎng)老壽險錢,是長期資金,必須投入到最好的企業(yè)中,長期持有,享受穩(wěn)定的紅利分紅,也同時為其他中小投資者帶來保障,參與他們的戰(zhàn)略決策,能夠幫助他們做強做大。
產融聯(lián)姻險資與實體產業(yè)雙贏范本
無論是綱領性的新“國十條”,還是保險投資基金、保險私募股權基金、保險創(chuàng)投基金,以及保險資金參與資產支持計劃業(yè)務的相關規(guī)定,都不同程度指出,保險長效資金在支持國家戰(zhàn)略性項目、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現代物流、健康養(yǎng)老、能源資源、信息科技、綠色環(huán)保、中小微企業(yè)等領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