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首先隨機選取一塊山地區域,來觀察這2種數字地圖的表現。以下圖為例,可以很明顯看到兩者之間的差異,ASTER數據地形表現的精細度更高,但是部分區域會有毛刺現象,而SRTM數據精度較低,但是平穩性更好。
這種差異取決于當時2個數據集的數據處理方式:ASTERV2是在90m分辨率的V1版數據的基礎上更新而來,雖然加入了一些新的原始圖元,但主體源數據仍舊和V1版相同,在處理中為了追求更高的分辨率,該數據犧牲了圖像的信噪比,這導致該數據雖然精度較高但是在部分區域會出現不規律的凹坑或者突起,這種現象在平原地形上表現的比較明顯;而SRTM3數據其實是在SRTM1數據的基礎上通過對多個高精度數據點求算術平均的方式獲得,導致數據精度較低,而且數據的邊界較不自然,但是穩定性會更好。還有一點需要注意,SRTM覆蓋了南北緯60°之間的主要陸地區域,而ASTERV2數據的覆蓋范圍更廣,為南北緯83°范圍內陸地區域,因此在緯度較高區域,SRTM數據無法覆蓋,僅能使用ASTERV2。
剛剛提到ASTER數據圖像信噪比較高,這會導致在局部區域會出現異常數據,特別是平原地區,如下圖案例所示,分別展示了相同區域范圍在不同數據中的圖形表現,可以看出ASTER數據出現了很明顯的凹坑數據點,而SRTM數據的表現就比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