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市場中,風電已被認為是最具價格競爭優勢的發電技術,同時正在引領著全球能源轉型。4月20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繼今年二月發布《全球風電統計數據2015》后又在此份數據的基礎上重磅推出《2015全球風電發展報告》。
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市場中,風電已被認為是最具價格競爭優勢的發電技術,同時正在引領著全球能源轉型。4月20日,全球風能理事會繼今年二月發布《全球風電統計數據2015》后又在此份數據的基礎上重磅推出《2015全球風電發展報告》。據該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風電市場將持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我國將在全球風電發展上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我國持續引領風電增長 2020年全球裝機或達8億
4月20日,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繼今年二月發布《全球風電統計數據2015》后又在此份數據的基礎上重磅推出《2015全球風電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受到我國驚人的風電新增裝機3080萬千瓦的驅動,全球風電產業2015年新增裝機首次超過6000萬千瓦大關。與此同時,歐美市場在2015年也表現強勁。而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和其他“新興”市場則繼續呈現增長態勢。
對此,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蘇思譙(Steve Sawyer)表示,在全球越來越多的市場中,風電已被認為是最具價格競爭優勢的發電技術,同時正在引領著全球能源轉型。
另外,據《報告》預測,未來五年全球風電市場將持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我國將在全球風電發展上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中國引擎”引領全球風電發展
“2015年是屬于風電市場的大年,特別是對一些大型市場來說,如中國、美國、德國、巴西等這些國家都實現了創紀錄的新增裝機容量。”蘇思譙表示,全球風電產業在2014年創出歷史新高之后,2015年全球風電產業年度市場增長率達22%,單年裝機量首次突破60吉瓦,這超出了許多業內人士的預期。其中,在經濟增速放緩和需求增長近乎停滯的背景下,中國風電產業新增裝機量依然創下3080萬千瓦紀錄,成為推動全球風電裝機量增長的主引擎,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看到風能在全球更廣泛區域里發展。
與此同時,《報告》中出現了另一個明顯的變化: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正穩步崛起。南非在去年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已經超過100萬千瓦,在非洲風電市場處于引領地位。另外,非洲其他國家諸如埃及、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和肯尼亞等國去年也不同程度為該地區風電市場作出了相應的貢獻。
拉丁美洲市場方面,盡管巴西國內經濟和政治局勢動蕩,其在2015年依然實現了275萬千瓦的創紀錄裝機容量,累計裝機容量達到近872萬千瓦,繼續領跑拉丁美洲市場,其次是智利和烏拉圭。值得關注的是,目前阿根廷正在形成一個相對具有競爭潛力的新興市場。
除陸上風電發展得如火如荼外,去年全球海上風電也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海上風電實現快速發展,產能刷新紀錄新增達3.4吉瓦,這也使得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吉瓦。其中,英國占據全球上風電總裝機容量份額已達40%以上,目前仍然是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領跑者。其次是德國27%,丹麥占10.5%,比利時近6%,荷蘭3.5%,瑞典1.6%,以及其他主要歐洲市場包括芬蘭,愛爾蘭,挪威,西班牙和葡萄牙共占市場份額的0.5%。
除歐洲市場之外,各國也正在試圖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其中,我國作為全球第四大海上風電國目前已占據全球海上風電市場份額的8.4%。美國也于去年開始建設境內第一個海上風電場并有望今年年底竣工。
相比陸上風電,相對較高成本以及安裝復雜性對于海上風電來說仍是一個相當大的挑戰。然而,安永全球顧問委員會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發現,海上風電的成本有望到2030年降至90歐元(94美元)每兆瓦時。其中,關鍵的成本削減措施包括:部署更大的渦輪機以增加風能捕獲(節省9%);鼓勵更多的競爭(7%);保持總量上升(7%)以及解決供應鏈挑戰(3%)。
據了解,目前以歐洲為首的一批海上風電技術領先國家正致力于實現將海上風電的平準化能源成本降低至100歐元每兆瓦時的目標。對此,全球風能理事會預計,未來五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有望達到23.5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