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華銀欣正風電公司薩如拉風場用的是海裝生產的HZ87-2000型風機,輪轂高度七十米。七十米,大約也就是二十五層樓那么高吧。這個高度在豪放派作者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三萬英尺才那夠高。
大唐華銀欣正風電公司薩如拉風場用的是海裝生產的HZ87-2000型風機,輪轂高度七十米。七十米,大約也就是二十五層樓那么高吧。這個高度在豪放派作者眼里根本不算什么,三萬英尺才那夠高。而就這七十米的高度,是風場運維班組成員必須要逾越的高度,通過垂直爬梯,越過這個高度,才能到達風機頂端,開展工作。
5月公司開展勞模精神宣傳的時候,風場運維班的幾個同志也是被宣傳報道的對象。每次想寫點東西的時候,總是提筆詞窮,想好的一些華麗的形容詞用上去也不知道是否合適。于是,就有了一個想法,去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算是采訪,也算是為報道找些素材。6月公司開展內審整改的時候,我在風場住了一周。這期間,我也有機會體驗了幾天他們的生活,知道了就這七十米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逾越的,即使過去了,也是要付出艱辛汗水的七十米。
晚飯后,和大家在院子里閑聊的時候。看見運維班的幾個同志已經全副武裝準備出發了。這么晚了還要出去嗎?必須去,這么好的風,明天去得少發多少電啊!故障不大,天黑前應該能回來。工作票負責人郭志新回答道。帶上我一起去吧,我想上去看看。你去干什么,他們都笑了。說明去意,在我再三請求下,他們還是同意了, 重開了工作票,重錄“三講一落實”后我們出發了。
驅車二十分鐘左右,我們到達8號風機下。連體服,絕緣鞋,安全帶,安全帽這一套裝備全部下來,我至少負重20斤。這臺風機的助爬器送修了,只能徒手上去。現場安全措施講述過后,我開始了七十米之旅。風機塔筒分三段,每段25米左右,每段有一個平臺可以休息。第一段比較輕松,爬的很快,除了有點恐高外沒什么感覺。稍事休息后,接著爬,這一段爬的就沒那么順利了,胳膊有酸的感覺,開始出汗了,爬的很累。發現自己沒背相機上來是正確的。第三段就不容易了,真的很累,就是那種可以堅持下去的累。到達頂端的時候,胳膊已經抬不起來了,氣喘吁吁的。
這時候他們先上來的的已經開始工作了。你們不累嗎?我問。能不累嗎。我仔細一看,他們的襯衣也都已經濕透了。臉上也都是汗水。汗水順著安全帽內襯流下,流到嘴里,特別苦澀,手套上全是油,還不方便去擦,我真切的體會到了汗流浹背這個形容詞的分量。事后他們告訴我,要是冬天爬會更辛苦一些,首先到達風機的道路被大雪封蓋,能夠到達風機下面已經很不容易了,其次,冬天穿的很厚,有時候還要背調試電腦,檢修工具,甚至是一天的口糧,負重會更大一些。真切的感知了檢修人員的辛苦,體會了他們的付出,不知是感動還是由于汗水流進眼睛里的不適,我眼眶濕潤了。我能幫忙干點什么嗎?我問,你別搗亂就是幫忙了,輪轂里傳出著這么一聲。
有時候一些問題看的不是很明白,對他們一些抱怨條件差、環境艱苦的言論不理解,今天才發現,是我們看問題的高度不夠,當我站在七十米頂端,站在這個高度,一些疑問自然迎仍而解了。站在這個高度,我看到的是,我們公司有這么一些人,他們遠離家鄉,親人,長期堅守在邊遠地區,用大好的青春年華和風機作伴,搶發電量,他們爭分奪秒,干勁十足。維修消缺,他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鏖戰風雪,不畏嚴寒,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付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