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會議已經閉幕。雖然對這場被稱作“人類拯救地球最后一次機會”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各方評價說法不一,但節能減排、走低碳經濟之路卻越來越成為各國共識。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力推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開發清潔能源……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道路上,正在創造令世界矚目的中國速度。
“十一五”減排目標將如期實現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單位GDP的能耗已在2005年基礎上累計降低了13%。不久前,中國政府表示,“十一五”節能減排20%的目標有望在2010年如期實現。
本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再次顯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的決心。
在本次哥本哈根會議前夕,溫家寶總理代表中國政府向世界承諾:到2020年,中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到45%。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能源政策主任辛格說,中國的減排承諾具有建設性;俄羅斯、巴西等國認為,中國作出了“正確而重要”的決定。
“2020年碳排放減量的目標,是中國自愿的一個承諾。”能源專家韓曉平說,這跟國際上的碳減排沒有直接聯系。國際上,在《京都議定書》中要承擔的減排義務是強制的。他認為,在“十一五”期間實現減排20%,中國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要繼續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再減排20%—25%并不容易。“我們承擔了一個很大的責任,要有決心達到這個目標。”
清潔能源發展速度超過預期
“2009年是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積極發展的一年。”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梨介紹說,今年我國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無論是風能、太陽能,還是核能的發展,都超出了既定的目標。
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推出,以及《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法規的出臺,中國政府一方面利用大量補貼、稅收優惠政策來刺激清潔能源產業發展;另一方面也通過法規,幫助能源公司購買、使用可再生能源。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發電裝機中清潔能源占32.9%,比上年提高了5.6%;水電、核電、風電投資明顯增加,其中新核準核電項目2540萬千瓦,在建規模1335萬千瓦。據不完全統計,9月末全國新增風電裝機559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