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炭和石油被世人詬病為高排放、高碳能源的如今,天然氣成為了化石能源明天的希望。
面對能源大轉型這一宏大的話題,作為部級高端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觀點是:“十三五”期間推動能源轉型,應把天然氣培育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十三五”末,天然氣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0%以上;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達到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成為煤炭、石油后的第三大主體能源。
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等部門編寫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白皮書也提出,應盡快提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把天然氣發展成為中國的主體能源。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10日在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上表示,無論是從發達國家的歷史經驗,還是對未來的一段時間技術變化的預測,以風電和光伏發電為主的可再生清潔能源成為主體能源,這是一個必然,但是恐怕尚需很長的時間。在風電、光伏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難以解決,以及儲電動車等關鍵技術應用成本比較高,難以大規模推廣的情況下,客觀上需要相當規模的靈活的調解能源與之相匹配。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偉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宏觀藍圖中,天然氣已被廣泛認為是最重要的過渡能源,目前,也只有天然氣似乎才能夠承擔支撐能源轉型這個過渡期的,或者是說轉換期的特殊的重要任務。”李偉說,“天然氣既具有清潔、低碳、高效、優質的特點和資源豐富、成本相對低廉,使用便利的優勢,也可與可再生能源形成良性的互補。它是目前中國可以說最現實,最可行,最有潛力,也最能成為大眾接受且技術條件較好的清潔能源。”
在上述論壇里,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代表國家能源局發表了演講,介紹了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的相關情況。對于天然氣的十三五規劃,李仰哲表示,十三五期間,天然氣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 李仰哲
對于天然氣未來成為主體能源的前景,李仰哲說,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安排好天然氣的發展和應用。作為優質清潔的化石能源,天然氣的確是實現能源轉型的一個重要的選擇,這是大家的共識。
“大家認為能源結構的本質是主體能源的更替,或者是說開發利用方式的根本改變,我們國家究竟在多長時間內能夠實現主體能源的更替,大家要超前研究。新能源的替代的經濟性和競爭力需要多長的時間,也需要我們深入研究。”李仰哲說。
不過,在天然氣成為主體能源的道路上,如何提高其消費量已是眼下亟需解決的問題。李仰哲說,針對天然氣常態下運不出去,而特殊時段和個別地區保障不了的現實,要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積極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調整價格機制;第二是要拓展天然氣的消費市場、拓展市場空間,主要方向是在居民生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替代煤炭,同時,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的調峰電站;三是保障天然氣的工業安全,近幾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不斷的上升,2015年已經接近了32%,比上一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我們必須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