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更是一個必須完成的工程。”美國能源部在談到電網升級時如是說。
美國對風力發電的熱度仍舊居高不下,2009年美國風電累積裝機容量超越德國居世界第一。然而,美國的電網改革和升級無法與風電發展齊頭并進,這無疑會影響美國風電的發展進程。
美國的電網“地方割據”現象十分嚴重,其2/3的輸電系統由地區輸電組織(RTO)或獨立系統運營商(ISOs)管理。美國其他地區,包括風能潛力最大的中部地區都有小的、分散的電網體系,它們之間的連接薄弱,而且風電場多遠離城市負荷中心。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東部、西部和德克薩斯州電網3個主要的互聯電網,三大互聯電網之間只有非同步聯系。美國的電網經營單位有3000多個,絕大部分為私人所有。各電力公司對所屬的電網進行獨立調度,或是幾家電力公司對所屬的電網進行統一調度。電力公司的所有權和監管權也是多頭的,投資者擁有80%的所有權,但必須接受美國公共事業資產管理委員會的監管。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擁有剩余20%的監管權,并負責規范電力的傳輸和銷售。地方政府的公共事業委員會也對所屬區域的電力相關活動有監管權。美國能源部幾乎對電力工業沒有管轄權。美國能源部的角色轉換是從2005年出臺的《美國能源政策法案》開始的,該法案授予美國能源部設計電力傳輸方案的權利。但是,到目前為止,美國能源部在眾多利益主體的包圍下,在電網改革方面收效甚微。
雖然美國聯邦政府早已意識到電網設施的不足,但是解決進程遲緩的原因之一就是地方阻力。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副教授伊麗莎白·威爾遜博士風趣中略顯無奈地說:“美國各州政府在能源設施建設、傳輸路線、擴建和新建電廠選址方面都有較大的決定權,而聯邦政府的做為空間很有限。在處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上,美國聯邦政府的無力是‘臭名昭著的’。” 美國風能協會總裁丹尼斯·伯德也呼吁:“為了推動風電的發展,美國國會和政府必須通過一項國家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標準和早期強制指標。”
公共政策對美國的電網和風電并網也有很大影響。20世紀90年代,美國電力市場的開放性和競爭性都有所加強,很多州都推動了電力零售業的競爭。加利福尼亞州多次發生大面積停電之后,政策對電網競爭體制的支持不斷減弱。雖然電網行業的市場化從長遠上來看有利于增強電網的可靠性和提高其效率,但是,反市場化傾向在美國決策中已經很明顯。明尼蘇達州近年來在風電并網項目上投入的精力較大,但是,該州的CapX電網工程只能將水牛嶺風電站22兆瓦發電量中的2兆瓦并入電網。
發電結構的變化,尤其是風電裝機容量的增長正呼喚美國電網的升級。風電場一般遠離負荷中心區,新的長距離輸電線路就成為滿足風電應用的必須途徑。
在美國能源部的設想中,美國計劃用3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橫跨北美大陸的國家級輸電干網,實現美國東西海岸間的電力交換,推動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電網在內的區域電網的連接,加強配電網和微型電網的架設。
電網不僅是電力輸送的載體,更是能源資源優化配置的渠道。當清潔能源經濟成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的引擎之時,閑置的風機越發引起人們對電網改革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