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介紹歐洲海上風電行業為降低LCOE而開展的一個合作項目——“精益風電(LEANWIND)”。該項目自2013年12月開始至今,歐洲海上風電的LCOE已從當時的€140/MWh降低至約€40/MWh(2016年)。
想必了解“精益管理(LeanManagement)”或“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的朋友一定已經猜到了,“精益風電”項目背后應用的思維方法便是“精益思維”。所謂“精益思維”,其核心就是以最小資源投入,包括人力、設備、資金、材料、時間和空間,創造出盡可能多的價值,為顧客提供新產品和及時的服務。(詳細解讀請百度“精益思維”或“LeanThinking”)
“精益風電(LEANWIND)”項目由歐盟委員會資助,有來自11個國家的31個參與方,其中不乏海上風電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還吸引了海洋油氣、航海、船舶等相關領域的參與者。雖然,并不能說如此大的成本降幅完全是由LEANWIND帶來的,但其對工程建設、運維等領域的成本下降確實產生了很積極的作用。
“精益風電(LEANWIND)”項目的目的是通過“精益思維”應用和先進技術、工具開發,來降低海上風電場供應鏈及全生命周期內的成本。除了關注可直接影響成本的工程造價外,項目更關注于海上風電場從安裝、運維到退役拆除的全過程成本,從而更為全面、完整、高效地開發海上風電項目。
目前,該項目所取得的成果包括:
開發了風險綜合分析方法,可應用于解決方案的高效開發
提出了新型固定式和漂浮式基礎設計,并開發了以成本最低、安裝時間最短為目標的基礎選擇方法
流程化適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基礎的大型風機部署及安裝過程,如優化安裝船甲板利用、開發高效風機安裝流程、開發更快速更安全的風機基礎裝載/運輸/壓載技術
開發了整體化供應鏈物流模型,以優化方案、提高效率、突破瓶頸,可應用于港口物流、港口布置、運輸、工程船租用等方面
建立了項目全生命周期財務模型,全面評估CAPEX、OPEX、拆除成本、量化風險等,
開發了一些列運維策略優化模型,包括決策支持工具、動態計劃模型等,
評估了可靠性、可利用率和維護方法,以及現有軟件工具和模型,以定義風機高危部件并開發故障/退化模型,
制造并測試了遠程存在設備及狀態監測軟件,
開發了新型安裝及服務船概念設計,
開展了用于驗證及評估項目創新或項目流程的水池和現場試驗,如重力式基礎、漂浮式基礎、海上運行、遠程存在設備等,
開發了工程船只仿真技術,
定義了安裝及運維的安全與培訓流程,
評估了歐洲大型海上風電系統的商業模式,
通過經濟模型和海上風場物流模型評價了優化后的技術方案和流程,
評估了環境、社會、經濟領域影響項目創新的有利不利因素,
提出了行業未來增長與發展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