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一区国产,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三区

當前位置: 東方風力發電網>看資訊 >活動動態 > CWPE2018: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術中心塔筒事業部副經理侯承宇——《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技術進展及挑戰》

CWPE2018: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術中心塔筒事業部副經理侯承宇——《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技術進展及挑戰》

2018-11-15 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瀏覽數:3118

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術中心塔筒事業部副經理侯承宇在嘉賓演講環節發表了題為《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技術進展及挑戰》的演講。

   2018年11月14日上午,由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風力發電電器設備分會、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風力發電技術專業委員會、東方風力發電網主辦,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三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風電電氣裝備高峰論壇在北京四川五糧液龍爪樹賓館隆重開幕。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技術中心塔筒事業部副經理侯承宇在嘉賓演講環節發表了題為《海上浮式風電裝備技術進展及挑戰》的演講:
 
  大家好,整個介紹分為六個方面:
 
  首先是研制必要性,發展海上風電是未來的必然趨勢,下面這個圖大家都非常熟悉,紅點區域是代表現在用電負荷比較高的區域,藍色三角代表現在陸上風電開發比較集中的地區,看到并不匹配,右上角看到我國風能資源分布資源豐富,比鄰用電需求大的區域。
 
  海上風電不斷地發展,近海資源的開發肯定會逐漸飽和,海上風電勢必將會走向深遠海,深遠海的資源開發潛力十分巨大。右邊的表格可以看出,中國水深超過50米的海域蘊藏的風能儲量超過了1268GW,占比在整個海上風能的占比超過60%,當然這個占比放到全球來看是更大,歐洲和日本是達到了80%,全球的深海風能儲量是超過了8000GW。同時開展海上風電也是有利于近海環保。為什么這么說?首先深遠海風電離岸距離遠,對人類生活視覺和噪音污染比較小,同時深遠海風電會采用漂浮式機組,漂浮式機組一般不需要采用大規模沉裝施工,施工影響比較小。
 
  探索深遠海風電是國家政策導向,工信部、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這幾年每年都有相應的政策出臺支持大家探索深遠海風電。
 
  研制海上漂浮式風電裝備是深海風電開發的技術路徑,現在采用的技術都是固定式基礎,他們適用的水深范圍也有所不同。國外研究30米水深以內單樁類的基礎經濟性最好最有適用,30-60米的區域多樁導管架比較多,超過60米必須采用浮式基礎,這個數據是國外的研究結果,國內并沒有進行詳細的分析,但是趨勢是肯定的,隨著水深增加地勘成本還有水下結構的成本,施工成本,增幅都會大于浮式機組。
 
  海上浮式風電裝備系統構成從上到下主要有四部分:風力發電機組、浮動平臺、系泊錨固系統、輸配電系統。浮動平臺就是利用浮力支撐上部的風電機組來平衡運行載荷,類似于船舶會存在一定的橫蕩、綜蕩、首搖、橫搖、縱搖及垂蕩。半潛式主體多為三浮筒和四浮筒結構,特點就是吃水較簽,安裝難度比較小。圖上可以看出在整個碼頭就完成整個機組的組裝,再整體拖拽就可以進行系泊錨固。張力腿式是通過浮力彰顯張力筋腱,受海流影響相對較大。


 
  采用張力腿式浮式機組同也可以完成整個風電機組和浮動平臺的組裝。但張力腿平臺本身不具備自穩性,需采用一定工程措施才能進行整體運輸。通過臨時增加壓載水艙,調整平臺中心,提高穩性,才可拖航運輸。
 
  單立柱式比較簡單,單圓柱形浮體,通過底部壓載,使重心始終低于浮心,以此維持平衡,垂蕩運動小,但橫搖和縱搖值相對較大,吃水較大。一般是先將Spar托至合適海域進行直立,完成后機組安裝,最后再整體托至機位點進行系泊錨固。
 
  這三種主流技術路線可以說并無最優,各有利弊臂,我這兒就不展開講。
 
  除了上述的還有別的平臺,一個是多風機平臺,將半潛式平臺結構大型化,一個平臺配備多臺風機,降低單位千瓦造價。還有多能互補式平臺,將風能與波浪能、太陽能等其它新能源相結合。
 
  浮式機組的系泊錨固系統與海洋油氣行業所采用的系統無本質區別,主要根據海床條件、所采用的平臺類型、施工條件以及經濟性選擇合適的類型,但是設備的時候要考慮該系統對浮動平臺動力學性能的影響。
 
  系泊聲一般分為懸鏈式、張緊式和半張緊式。錨固系統常用也有好幾種,包括拖拽嵌入錨、沉管灌注樁等等,適用類型也有區別。
 
  下面回顧一下國內外發展歷程和現狀。早在1972年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已經提出了這個概念,但是沒有突破性的進展,直到1990年還是處于縮尺模型的水池試驗階段。直到2009年才正式進入了兆瓦級機組樣機示范階段。有挪威的Hywind2.3兆瓦Spar,美國WindFloat2兆瓦半潛式這是2011年,還有2012年日本五島安裝2兆瓦的Spar。下面是日本福島系列工程。
 
  到了2017年海上浮式風電裝備進入了小批量應用階段,10月,全球首個海上浮式風電小批量項目在蘇格蘭投產。2020年前,預計還將有數個海上浮式風電小批量項目將陸續投產,能看出來后續安裝的機組都是大功率機組。
 
  國內相對而言發展的起步要晚一點,進展也相對來說慢一點,前期哈工程、重慶大學包括上海交大一些高校展開過一些相關的理論研究和概念設計,企業牽頭的省部級科技部項目就比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兩個,2013年國家科技部863項目,還有2016年的前期研究項目。
 
  近幾年中國海裝在浮式機組的研究方面也開展了相關工作。2016-2018年,中國海裝與瑞典Hexicon、美國Atkins公司就蘇格蘭北部海域2×5兆瓦浮動市風電示范項目,開展了合作項目。在這個項目當中海裝主要角色還是風機供應商和運維服務商,但是實際上我們在載荷、控制、電氣等各個方面都與外方展開了全面合作,包括共同搭建仿真平臺,對雙風機單平臺協同控制系統進行開發等等。
 
  今年我們中船重工集團和海裝都與廣東省湛江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明確在湛江市建設浮式風電裝備示范項目,選址位于徐聞外羅附近海域,水深50米以上,同時與軍客源簽訂示范應用協議,在南海建設基于浮式風電的綜合能源保障系統,同時今年我們也申報了國家工信部的項目,希望也來承擔國家項目。
 
  可以說現階段發展浮式風電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因為從設計標準到分析工具再到積累的經驗都是比較欠缺的,面臨的挑戰很多,我后面是列舉了四個方面:
 
  一是總體設計的挑戰,就是如何提高整個系統的性價比與可靠性。浮式機組下面的浮動平臺與系泊錨固系統其實都屬于海洋結構物,在設計上就與風電機組有很大的不同,理論上來說風電機組要利用風載,海洋結構物要減少風載,目標來說風電機組以提升發電量,優化度電成本為目標,海洋結構物為滿足運動響應要求為目標。在進行總體設計的時候必須要遵循一體化設計理念,具體來說就是要以系統總體性價比為目標,以安全性為約束,分配風電機組與浮式基礎的性能指標,進行可靠性匹配,經迭代尋優之后開展詳細設計。這樣做的難點就在于結構設計、載荷計算和控制策略設計需要同步進行迭代,機組、浮動平臺、系泊錨固系統設計需要同步展開。
 
  二是載荷分析的挑戰,準確性和可信度也是對整個設計至關重要。浮式機組工作在風浪流綜合載荷系統的負責系統,運動維度狀態更多,運動和載荷相互影響,載荷環境遠比固定式基礎要復雜,在一體化耦合動力學分析模型建立、工況定義、載荷頻域、時域轉換等需要大量的工作,同時還要進行一致性驗證,驗證分為兩個階段,首先在設計階段要利用水池試驗結果與仿真結果進行對比雁陣,樣機載荷測試結果與浮式風機模型計算結果對比驗證。
 
  三是水池試驗的挑戰,為了驗證載荷的分析方法以及結果,必須要進行水池試驗,而水池試驗的難度主要在于如何確定模型的尺度等效性以及耦和加載。需要研究比例縮放模型與真實設備的尺度模擬關系,建立等效映射,風載和波浪載荷、洋流載荷存在耦合、工況復雜,需要研究耦合加載方法。
 
  四是工程華技術挑戰,工程化問題可以更為具體也更多,我這里列舉了三個方面,首先是環境適應技術,在設計的時候風資源情況、海洋水文情況、地質情況都需要進行考慮,尤其是針對極端環境條件像臺風,腐蝕也是重點要關注的方面。然后是安裝技術,安裝技術剛才也介紹了,不同的浮動平臺結構特點并不相同,針對具體項目碼頭的條件、運輸條件、設備條件也有所不同,如何來提高或者確保具體項目安裝方案的高效和安全,也有很多具體的工作需要做。最后是運維技術,浮式機組運維對象更多,除了風電機組包括下面的風電平臺和系泊錨固系統都需要進行運維,浮式機組利用于深遠海,可達性問題更為凸顯,所以首先要考慮如何提高設備的可達性,后面實時監控、遠程運維技術、故障預測技術也需要展開進一步的研究。
 
  最后再簡單展望一下應用前景。其實浮式機組除了可以并網發電之外,業內其實大家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應用,比如GNVGL的雙贏項目,將浮動市海上風電與海上注水采油平臺相結合,日本也在探索利用浮式機組打造海洋漁場和養殖場。我們集團也是在做一個相應的探索,下面的三個浮體都是我們集團設計的大型浮體,左邊是極大型的海空港基地,中間是深海漁業資源保障平臺,右邊是海洋之心,是提供餐飲娛樂的浮體,我們現在也在考慮是否能用浮式機組給這些浮體直接供電,一起打造一個海上的智慧浮島群。
 
  (發言整理自現場速記,未經本人審核)

【延伸閱讀】

CWPE2018:浙江胄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國際業務馮大志——《浮標式激光雷達測風

CWPE2018: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海洋風電技術中心主任王小合——《海上風電“六合一”

CWPE2018: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 無錫東方船研高性能船艇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程海剛—

CWPE2018: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新能源處風能部部長趙玉——《海上風電場升壓站評估》

CWPE2018:上海麥加涂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正偉——《海上風電免維護防腐方案》

CWPE2018:湘電風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黃凌翔——《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運維技術探討》

CWPE2018: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蔡旭——《低成本高可靠海上風電直流送出技術

CWPE2018: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先進直流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超——《基于先進

CWPE2018:上海電氣風電集團有限公司電氣室主任俞慶——《海上大容量風電機組柔性并網

CWPE2018: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總工程師賀小兵——《適應中國環境要求的海上風電

CWPE2018: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風電事業部副總經理呂和生——《大

CWPE2018:昆侖智匯數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陸薇——《大數據助力中國智造

CWPE2018:北京建衡認證中心有限公司鑒衡認證中心解決方案總監陳濤——《海上風電項目

CWPE2018: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付德義——《海上風電機組載荷情況研

CWPE2018:德國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風電技術部經理王寧強——《倍福自動化新技術—AT與

CWPE2018:陜西旋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應顯博士——《風機通訊故障—電磁兼容與

CWPE2018:龍源(北京)風電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博——《海上風電技術監督及運

CWPE2018:寧夏西云數據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陳彥東——《云助力風電行業創新》

CWPE2018:艾爾姆風能葉片有限公司高級產品經理姚鵬——《如何在葉片上應用可靠性分析

CWPE2018: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市場部行業總監趙天意——《如何應用智能化電氣

閱讀上文 >> CWPE2018: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先進直流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楊超——《基于先進電力電子技術的大容量海上風電并網與輸送》
閱讀下文 >> CWPE2018: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蔡旭——《低成本高可靠海上風電直流送出技術》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本文地址:http://www.jiechangshiye.com/news/show.php?itemid=52834

轉載本站原創文章請注明來源:東方風力發電網

按分類瀏覽

點擊排行

圖文推薦

推薦看資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山县| 五台县| 衡山县| 汉阴县| 济阳县| 东兰县| 商城县| 南陵县| 辽宁省| 老河口市| 汝州市| 牙克石市| 石柱| 集安市| 凤翔县| 资阳市| 邵武市| 屏东市| 游戏| 巴彦淖尔市| 新闻| 酒泉市| 长寿区| 兴海县| 安平县| 霍邱县| 上蔡县| 安义县| 随州市| 册亨县| 沅陵县| 克东县| 泽库县| 安远县| 长泰县| 丹江口市| 昭觉县| 扎鲁特旗| 灵台县| 资阳市| 冷水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