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6日,中電聯第五屆風電場優化設計與運行維護專題交流研討會在貴陽隆重開幕,此次會議旨在進一步提高風電場設計與運行維護專業技術及管理水平,來自國內發電企業、風電投資(運營)、設計、科研、調試及零部件單位,風電運行維護第三方企業代表共同參會,總結經驗,加強交流。
優利康達作為本次會議的主贊助方,在大會作了主旨發言,為風電運維評估開出“良方”。北京優利康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曲靈鈞和優利康達新能源培訓學院院長張軍輝分別圍繞風電運維的機組及設備、人員兩大重點針對風電運維評估評價亮出了自己的觀點。
隨著風電行業競價上網的來臨,對風電場運維管理和發電效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通過科學的評估手段和整改措施,使風電場運行成本降低并提高風電場設備的發電效益;優利康達曲靈鈞副總經理提出風電場運維評估評價方案,通過對風資源評估和設備評估兩個大方向對風電場發電能力進行評估評價,找出影響風電場效益的因素,并提出相關整改措施,為風電場的效益提升提供有力支持,搭建標準型運維管理體系,使風電場可持續性發展。
風電場風資源評估評價,主要是針對風電場開發階段存在的不確定性,導致風電場在實際運行中,由于風資源的差異影響風電場發電效益未達到可研階段的目標;優利康達針對風資源可研數據與實際情況進行對比,從測風數據的不確定度、風流程模型的不確定度、損耗折減的情況、偏差修正的不確定度幾個方面對風電場實際情況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比對,并針對風場的實際情況和數據偏差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和方案。
風電場設備的評估評價,通過變電設備和發電設備兩方面進行評估評價;對變電設備通過收集風電場設計階段對設備的總體設計要求數據、相關性能測試報告、相關年度維護記錄進行檢查和分析,并結合設計要求及相關記錄,對風電場變電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包括設備本體和運行人員管理水平,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綜合性評價意見,并結合相關問題提出整改方案;對風力發電設備通過接受風和處理風兩個維度進行評估評價,在接收風方面,通過對風電場理論發電量與實際發電量評估、理論功率曲線與實際功率曲線分析、風機偏航時間分析、限電量分析、風電機組對風能力分析,找出由于接收風問題造成的發電量損失,并結合風場實際情況,提出優化整改方案;在處理風方面,通過對機組故障數據分析、機組可利用率分析、機組故障小時數分析、損失電量分析、能量可利用率分析、運維投入和管理水平分析等方面,查找發電設備缺陷和風電場管理問題,提出綜合性整改意見。
曲靈鈞認為,開展風電場后評估評價,必將有利于找出實際運行階段與設計階段所存在的差距,同時進一步分析導致這些差異的原因,提出改造方案,搭建標準型運維管理體系,提升風電場效益,使風電場可持續性發展。
風電場運維評估的另一個重點就是現場運維人員,這是保障風電場正常、安全、高效運轉的重要因素。優利康達新能源培訓學院院長張軍輝院長指出,風電后市場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如進入門檻低、資質不健全、人員培訓不到位、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安全意識薄弱等,為風電后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從設備角度而言,缺乏風電機組運行維護的標準;從人員角度來講,缺乏人員規范化管理培訓標準;此外由于行業技術標準不完善,產品檢測認證制度缺乏必要的技術門檻。所以開展對風電場運維人員的評估評價至關重要。
張軍輝認為,中國風電的飛速發展也對風電現場運維人員的規范管理發起挑戰,目前政府和行業還沒有出臺統一對這支隊伍進行規范管理的相關文件。為此,優利康達聯合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通過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對《風力發電機組現場運維人員評價辦法》進行了申請立項,共同攜手華能新能源、大唐新能源、中廣核、國華能源、節能風電、華電福新、華潤電力、國家電投、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聯合動力、中國海裝、上海電氣、湘電風能、運達風電、東方電氣、廣東風電、華富電力、銳源風能、中外天利、鑒衡認證、德國萊茵、工標咨詢等單位共同參與編制,其目的是規范后市場運維隊伍、實行行業職業準入,提高運維服務水平。
該團體標準的提出和編制,旨在規范風電行業運維人員行為,確保風電運維現場安全生產活動的開展,加強對風電運維人員的認證與監管力度,提高風電運維人員對風電機組維護的全面性和系統性,隨著風電運維管理逐漸走向標準化、規范化、智能化,風電運維市場將更加繁榮,必將不斷推動風電運維后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中國風電市場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